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第三十八章 第二十七个任务完

  自然不会想着当什么改革的急先锋。

   士族高高在上,已经是好多朝代的惯例。

   大乾朝已经立国快百年,也是延续前朝的制度,现在是无法根除。

   想要变革,也要看看情况怎么样。

   在大环境没有觉醒之前,海澜他可不愿意当什么改革者。

   所谓的改革先锋,下场往往是死。

   而且死的很惨烈。

   就算是有皇帝支持也是一样。

   娘曾经讲过一位锐意改革的范文正。

   在改革时,就曾经遭到整个官僚体系的人反对。

   纵然有着良好的品质,和比较好的改革制度,最后依旧是失败。

   很大一方面就是因为他的改革,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同,群众基础薄弱。

   这还是对官员最好的朝代,没有抄家灭族这个说法,就算是他的对手不满意,也就是贬黜京城而已。

   当然最后改革还是不了了之,其本人也算是郁郁而终,但还是保全了一家老小。

   遇到记仇的皇帝,那会遭遇更加倒霉的事情。

   皇帝或者主君会直接就找个机会报复。

   比如说那个改革秦国律法的商鞅。

   在秦国强大起来之后,就遭到灭顶之灾。

   之所以被杀,很大的原因就是国君想要除掉他。

   此外,海澜还听说了一个例子,曾经有位臣子看到土地税大量流失。

   就改革求新,实施了《一条鞭法》,将税款大量找回,也算是对朝廷很有功劳。

   可是他的行为,触怒了皇帝,因为皇帝感觉皇权被夺,在臣子活着的时候没有办法。

   但臣子死后,皇帝就发作起来,命人抄了臣子的家,其长子不得不自杀以证清白,就是这样,皇帝依旧是没有放过。

   先是把臣子的溢号给废了,又派人把臣子的府邸给封住,让臣子的子孙后代不少活活饿死。

   就是没有死的人,也是被流放,说起来那个臣子的改革,还给皇朝续命不短的时间。

   当海澜听过整个过程后,冷汗都出来,他娘说:皇帝就是这样的居多。

   所谓的明君,真的没有几个,知人善任的更少。

   当年的太宗皇帝算是明君,与魏征以史为鉴。

   看上去君臣相得,甚为和睦。

   但魏征死后,其子和公主的婚约解除,墓碑被砸。

   即使后来墓碑再一次修复起来,但所谓的君臣相得,已经破灭。

   海澜记得娘给他说:你要记住,君就是君,一定要保有足够的距离。

   也不要傻乎乎别人一表扬,就忘记自己的身份,你的身后有着自己的家人。

   娘说:她倒是不希望儿子一定要飞黄腾达,只要好好活着就好。

   千万不要随意卷入什么改革的潮流。

   一旦改革失败,搞什么清算,改革先锋就是来祭旗的。

   其中关于土地税的问题,余颖还特意提醒了她们兄妹两人。

   除非是在皇朝的一开始,就强令废除所谓的官员不纳税这一条的规定。

   不然想要在大家都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免税时,说以后统统不免税,下场只能是一个,成为公敌。

   就算是皇帝想要保住那个臣子也做不到,说不定还会成为背锅的,成为人人喊打的佞臣。

   成为佞臣后,一个不好就会祸及家族上下,包括妻族。

   对此臣子还不能怨恨皇帝。

   因为他要忠君。

   余颖可不能让这个便宜儿子热血上头。

   一心只想着忠君报国。

   然后被全部士族被视为敌人。

   想要清除眼中钉,那些人可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余颖很明白异类的下场,必然是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

   她从一开始就想着,怎么让原主的孩子活下去。

   至于其他人想要做什么,余颖并不能管。

   为了完成任务,她让他们兄妹两个人好好读读史。

   绝不能把孩子救出来,他自己就一头扎进改革的大坑里。

   在很多改革中,不是施政方针不好,而是总有歪嘴的和尚念坏了经。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更多的人支持改革,说什么都是白搭。

   想要改革成功,就要让整个社会有更多的人清醒过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改革的方向。

   那么,这种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那是大势所趋的成果。

   可现在的情况,并不是改革的良机。

   没有那个氛围。

   不单单余颖是这样认为。

   就是皇帝本人也是这样认为。

   他感叹了一番,放海澜回家去。

   他心里是有点遗憾的。

   海澜太过稳,一点也没有什么热血。

   根本就没有问一下是不是要改革一番?

   也许是看出来其中的风险。

   可惜啊!

   他明白,海澜不会成为他手里的一把刀。

   因为他的母亲不会愿意的。

   那个女人活得太过明白,绝对不会让儿子冒风险。

   她在海边,在军中都算是颇有些名气。

   说起来,海氏的功劳真的不少。

   所要的赏赐也是另有作用。

   并没有留给她的孩子。

   皇帝转念一想,有些明白她的想法。

   海澜作为官员,尽心尽力做事自然会晋升。

   如果他本身就不怎么适合当官,还是在比较位置低的地方,比较安全。

   至于女儿要嫁进皇家,根本就不用担心地位问题。

   还不如用皇家的赏赐,给予更需要的人。

   也算是替海家积福,提升一下名声。

   海家的名声现在真的很好。

   这一点皇帝是承认的。

   皇帝不好动海澜。

   好在是海家人少,皇帝不会害怕。

   海家还一直缴纳全部土地税款,怎么看也是大大的良民。

   皇帝觉得总有一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和海家一样交税。

   因为他可是打听过了,在百味书院里,就曾经提到国税款问题。

   也许会有一天,百姓们也会和海家一样的想法,依法纳税,这需要教育。

   这些年来,唐王的庄子里也开始缴纳税金,他们早就经过了洗礼,怎么挣钱。

   他们也发现,虽然国人都喜欢当地主,但不得不承认土地的出息并不高,最大的败笔就是比较靠天吃饭。

   一旦天不下雨,必然是旱得不行,那么田里的庄稼是绝收。

   雨下多了也不成,那是涝了,也是绝产。

   要是没有科学种田,产量什么上不去。

   可以说种田不会发大财。

   认认真真种田,也能走上小康就算是不错。

   跟着余颖种田的其他人,之所以能挣到比较多的钱。

   很大的原因是,他们种的不是粮食,而是良种。

   良种的收购价要和粮食比,高上不少。

   这些年县城附近的百姓们,算是种田人最幸福的生活。

   但这种情况是不能复制的。

   毕竟大多数人种的是粮食,而不是良种。

   此刻,余颖编纂的农书也已经到了出书时候。

   在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白话文。

   也就是采用的是最直白的语言

   余颖写的农书采用白话文。

   在别人看来,并没有什么文采。

   但在余颖看来,有文采的文笔并不适合于农书。

   农书使用人多是普通农民,怎么看得懂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合适。

   农书定稿后,余颖命人专门印好,放在县城里的书店里买,这是试水。

   想不到的是,那些县城的人不少都是买了好几本农书,书店里直接卖光那些书。

   他们一个个之所以会去买,很大方面是因为感谢慧郡主的大恩大德,才让他们躲过了那一劫。

   买了这个是代表着捧场,也有人是专门替别人买的,因为别的地方也有人想要看看农书。

   为此有人就说:“为什么感谢她?就是因为她让县城变得繁华,才会引来强盗。”

   听了这位的话后,不少人表情是有些古怪的。

   都看向了他,这是什么说法?

   “呵!我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不着调的说法。”

   “要是依着你的想法,你不应该留在这里,而是该去别的地方谋生。”

   “你这人是怎么一回事?我不就是提提意见吗?干嘛阴阳怪气的?”那人道。

   “你这是提意见?明明是在扣帽子,说什么郡主帮着发财致富,才让县城遭到了海盗的暗算吗?”

   “难道我们大家不应该发财致富?就应该是过什么苦哈哈的日子才好?”

   “难道有钱就应该被人抢?还没有听说这种说法,明明是海盗无耻。”

   说到后来,其他人看那人的目光里带着几分怀疑。

   这个家伙不会是别国的奸?

   就算不是别国的间谍,也不是什么好人。

   这种看不得别人过得好的人,真的是很讨厌。

   在众多目光注视下,那人打算偃旗息鼓,就说道:“算了,不和你们说。”

   说完他就推开众人,有些匆匆忙忙得走开。

   在他的身后,有好几个呸了一声。

   他感觉很生气,却知道众怒难犯,打算潜伏一段时间再说。

   在心里嘀嘀咕咕一番后,他在外面溜达了不少时间,全然没有发现还有人跟着。

   那人的出现,余颖并不怎么在意。

   在哪个地方,都会有那种喜欢为了杠而进行抬杠的。

   这种人,往往是在鸡蛋里也能挑骨头,为了显示自己很厉害。

   而那人没有想到的是,等回去住宿时,房主却说:“我不喜欢一个诋毁郡主的人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宁可房子放在那里吃灰,也不会要你再住下去,你还是赶紧搬家为上,这是你多交的押金。”

   “为什么你能这样做?”他说。

   “我现在只有一个念头,想揍你,赶紧走。”

   说完房主挥舞了一下拳头,接着赶人。

   他气哼哼地带着行李走人。

   却很悲催地发现一件事,他成了人人反感的人。

   没有人愿意收留他,最终他灰溜溜地上了车子走掉。

   而被余颖救回来的女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身体变好。

   她们中愿意嫁人的,也都纷纷出嫁。

   而不愿意出嫁的,也可以。

   她们被组织起来挣钱,将来养老是需要花钱的。

   在余颖的帮助下,大部分女子都过上了比较平静的生活。

   此外余颖的造船行为,最终被传到皇帝那里。

   他没有想到这位郡主打算出洋。

   而这时候的海宁,已经出嫁。

   她和兄长在知道母亲的主意后,在接到通知后,在离京城最近的码头上相见。

   余颖并没有打算马上进行远洋航行,她先打算去日出国溜达一圈。

   而皇帝一看,直接就派了水师相随。

   水师听说后,不得不带着人跟随。

   只是他们从原本的不情愿。

   后来就变得很积极。

   那里有不少银子。

   余颖到了日出国。

   并没有上来就是打打杀杀的。

   而是派人帮扶一帮,打压一帮。

   让原本就是有些战乱的地方,更加是乱点。

   至于那些水师,不在余颖的调度之下,他们怎么做是他们的事情。

   她派人救走,那些被强掳到了日出国的大乾朝女子。

   逼迫那些购买大乾朝人的日出国人,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作为对被强掳而来的女子赔偿。

   她对着那些用女人皮肉发财致富的人说:以后再有人敢购买大乾朝的女子,就让他倾家荡产。

   没有的卖家,自然是不怎么愿意再来抢掠女子。

   当然还是有人会去当海盗。

   因为女人不能再买卖。

   就会大肆杀人。

   那个结果,更是作孽。

   怎么办?

   总不能按下葫芦,起了瓢。

   想了一下后,余颖干脆是把日出国造船的工匠全部弄走。

   他们一个个不是想要当海盗吗?

   看没有可以下海的船,让他们怎么去当海盗?

   要是有真本事,就自己下海游着去当海盗。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余颖也算是佩服那些当海盗的。

   当皇帝知道余颖的操作后,有些爆笑,但也是灵机一动。

   他已经接到水师传来的消息,那个岛国地方虽然不大,但有不少出产,尤其是出产银子。

   他就找人商量一下,该怎么对付那里的人?

   余颖并不在意皇帝的举动。

   因为大乾朝的路,只能是他们自己走,而她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

   这些年来,看上去余颖并没有做什么,但更多的东西被传进皇帝的耳朵里。

   连大臣们也会很有体会。

   南方已经开始出现纺织工业化,变革在一点点进行中。

   余颖也知道,在这些变革的过程中,会有不少人跟不上潮流而被抛弃。

   但她知道,这种情况虽然有些惨,但怎么也好过整个民族被人欺压的很多年。

   阵痛,是每一次变革必然的经历。

   在此期间,大乾朝水师也发现了新的大陆。

   他们遭遇了更多的事情,和别的国家有了更多的交往。

   余颖松了一口气。

   这个时代的人,还处在新旧交替的阶段。

   希望这个文明延续下去。

   变得更加兼容并收,学习别人的长处。

   只有永远不落后,国家强大,才会有国民的幸福生活。

   海氏,后来史书上记载这位女强人,在她生活到了七十岁去世。

   在她去世后,她的尸骨火化后埋在县城附近的一座靠着大海的山上。

   她遗言上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千万不要停留,一直往前。

   这句话激励很多人,他们想要揭开更多的谜团。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