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离死别(6)
宋江心中一紧,知道大哥已经说到了关键处,却见宋惊涛迟迟不语,便问道:“没想到什么?”
宋惊涛看了一眼宋惊海,宋惊海冲他点了点头,于是他继续说道:“没想到在我们西面约三四里的地方,飞起了一支穿云箭!”
宋江眉头一皱,把自己代入到两位兄长当时的位置,顿时发觉左右为难。
宋氏家族的两支队伍,实力最强的,当属两位兄长领衔的十来位地级武者。大哥前面说了,他们已经扎下了营地,在防御兽群的同时忙着编制绳索。这样一来,他们根本抽不出人手前去救援发出穿云箭的那人。然而,宋江扪心自问,他更无法做到对此置之不理。这样一来,归程可就要被耽误了。
果然不出宋江所料,宋惊涛说道:“我们商量了一下,先把编制绳索的事情放下,抽出一半人前去救援。”
宋惊海突然插嘴说道:“大哥你不要替我隐瞒,主动出击救援是我的主意。你原先的打算是只放出定位的信号,要对方向我们这边靠拢,等接近了再看情况接应。”
宋江一听便懂,大哥的方案被动,却也持重,对宋家的队伍来说基本没有什么风险,而二哥的方案主动,但是风险很大,能不能接应到对方不清楚,接应到之后穿透兽群杀回来会有多少损失也很难断定。
站在宋家的立场上,宋江觉得大哥的做法没有错,不过,宋江同时觉得,也许自己更会如二哥那样,主动出击。
宋知鉴突然问道:“为什么这么冲动?”
宋江一愣,旋即察觉到二哥的做法有一些不对劲。在宋江的印象中,二哥似乎永远是理智冷静、智珠在握的样子,从来没见他心血来潮一时冲动想要做什么事。反而是大哥的性子颇有些粗放,时常有些思虑不周,做事不能尽善尽美善始善终。父亲因此常常为之教训大哥,而很少有二哥被批评的时候。
如果不是二哥自己坦白,宋江或许要猜测,主动出击一定是大哥的主意呢。
宋惊海嘴巴微张,嗫嚅了两句,什么也没说。
宋知鉴又问道:“那边发出穿云箭的是谁?”
宋惊海看着大哥,见他没有回答的意思,有些勉强地答道:“是姚立轩。”
宋江一听这个名字,瞳孔微张,颇为意外。这个名字他还是很熟悉的。作为万岁城纨绔子弟之中的领军人物,他自然知道城里有那些人,即使他是宋知鉴之子,却也还是惹不得的。
姚,这是本朝皇族之姓,放在这印州之中,便只代表了一个位于最顶端的势力――宁王府。
本代宁王名唤姚辟疆,他是当今圣人的四叔,前朝时便是名震一方的重将,改朝换代之时,多有战功,最后获封这三大藩王之一的位置。
而这姚立轩,便是姚辟疆的独女。
没错,这姚立轩是女儿身。
姚辟疆前些年过了五十大寿,岁数比宋知鉴长了一纪还有余,可是如今他膝下仅有这一个女儿,之前所生的三子一女,都因各种原由夭折了。因此,姚辟疆对这个独女是非常地宝贝,但有所求,都不遗余力地满足。
宋江之所以熟悉姚立轩,是因为曾被她教训地挺惨的。
印州有两个学院在全国都是小有名气的,一个是立人学院,另一个是翟氏武院。
其中翟氏武院的名头还要盖过蒋长泽担任山长的立人学院。宋江的大哥二哥都是从翟氏武院中卒业的。
宁王把女儿当儿子养,将她送入翟氏武院。虽说当时是女扮男装,可是仅仅把名字从丽萱改成了立轩,只要是有心人,谁不知道她的身份?都让着她。这尊大神,咱惹不起,那还躲不起吗?
可就是有躲不过的时候。
一山不容二虎。
两个州内顶级的学院都在一个城里,平时总有些明争暗斗。有一次比试,宋江所在的那一队人,面对的就是宋惊海与姚立轩。
翟氏武院学员的武学水平,普遍要比立人学院高上一筹。
不讲道义的宋惊海先把宋江一方最强的张思昌拉出去单挑,剩下来的宋江等人,就算结阵,也因为没有武者压阵,实力悬殊,被姚立轩一人挑翻了,翟氏武院剩下的八个人都全程围观。
那次之后,丢了大脸的宋江有好一阵子生二哥的气,直到宋惊海赔礼道歉才言归于好。
听到宋惊海是去救援姚立轩,宋江不由地胡思乱想起来。
宋江是个惯于寻欢作乐的人,偎红倚翠他还不敢,不过美食佳肴他可没在两大酒楼里少享用了。
酒楼里请戏班子演出总是稀罕的事情,花费太大,不过请上一两位说书人常驻,却能有效地招徕人气,惠而不费。
宋江就曾从一位南方来的说书先生那里,听过一段名为《梁祝》的精彩故事。他当时只觉得那说书先生二胡拉的曲子极佳,而女扮男装求学的故事只是有些意思,现在突然想到了这个,只觉得这说书人的故事倒也不全是瞎编了。
宋知鉴眉毛一竖,冷冷地说道:“我不是跟你说过,离她远一点吗?”
宋惊海口中诺诺,头却扭到一边。
宋江看得明白,二哥这是别扭着呢,口服心不服。
话说回来,宁王与宋家还沾着点亲。
宁王妃名叫李珍,是宋知鉴之妻李琳的亲姐,两人出身于七大世家之一的李家,不过现在都归于印州李家这一支。
姐妹两人身在异乡,远离家族,唯有从对方身上慰藉对故乡的思念,来往颇为密切。
然而在宋江眼里,却一直觉得,父亲与宁王这对连襟,却有种莫名的疏离在里面。
除非是公事,宋知鉴根本就不会与姚辟疆见面,而姚辟疆也好像是在有意避开宋知鉴似的,两人就算是不约而同在一个地方出现,也总有一人借故离开。
就好像是在忌惮着什么似的。
固然,有着宋家的支持,宁王如果想要割据一方,自立为帝,也有几分成功的希望。
北方三州地广人稀,与南方诸州之间有数百里的地带都荒无人烟,中央王朝因而在此常设有实权的藩王镇守,以免被异姓之人占据要害之地。
毕竟,藩王造反,就算是成功了,也是肉烂在锅里,总好过被别的家族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