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南京赴任
崇祯八年(1635)一月,唐王上表奏,翰林院侍读学士、南阳知府兼礼部、工部郎中卓青枫带领南阳军民防御流寇高迎祥、张献忠部四十万,守城五日,毙敌十万,斩高迎祥大将黄龙,追敌上百里。
此功皆因南阳城防改进,主官卓青枫指挥得力。帝阅后大喜,擢升青枫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从三品)兼南阳知府,其余职务不变。
一月,青枫秘奏皇上,今流寇已经进入河南腹地,剿寇应从速从重,钱粮之力势必匮乏,今臣请前往南直隶为陛下每年筹集银两一百万两,以解帝忧。
秘奏到达京师之日,已经是二月初三,崇祯帝正为凤阳皇陵被焚烧一事暴怒,暴怒后,崇祯帝下令在西北的洪承畴统兵出潼关,并限期“六月灭贼”。此后大批官军陆续从各地向凤阳、庐州一线开进。
军费开支一下突破了户部极限,崇祯八年初,户部亏空已经达到了四百万两,寅吃卯粮的症状注定无法改变。收入没有增加,支出却年年递增。
户部尚书侯恂也是一筹莫展。为此户部建议增加“剿饷”为镇压流寇的费用﹐总数两百八十万两﹐分摊到田亩。内阁议后,不许,首辅温体仁认为百姓负担已经过重,如再加税赋,将导致流寇越剿越多。(明末三大饷辽、剿、练三饷,目前只有辽饷。)
一时间众多大臣无法解决崇祯面临的财政难题。
钱,皇帝的内帑倒是有些银子,可是那些钱都是留在必要时候才可以使用,至于什么时候是必要时刻,崇祯自己也不知道。天启给他留下内帑不过五十万两,执政八年,内忧外患之间,崇祯竟然还积攒了五百万两。
“朕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不能白白就便宜了这些大臣,每次打仗都是叫嚷让朕从内帑拿钱,你们这些大臣一毛不拔。全是一**臣。”想到这里,崇祯不觉又怒骂那些朝堂之上的所谓清流官员。
打开青枫的秘奏一看,两眼放光,“尼玛,每年给朕增加一百万两,具体细节陈述得体,也具有可行性。青枫可是大忠臣啊,深知朕意。朕用人从来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虽然袁崇焕骗了朕一次,让朕颜面扫地,但是这次朕信你了。”
崇祯八年(1635)二月中,擢升青枫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兼南阳知府才到一天,新的任命又到了,升青枫为南京礼部左侍郎、南京工部左侍郎,试点改革和修复焚毁的皇陵。传旨太监密授青枫一枚锦衣卫指挥使令牌,着改革期间可以便宜行事。
现在锦衣卫指挥使不是骆养性吗,这怎么又出来了一枚,听太监介绍才了解,原来这种令牌是代皇帝执行唯一使命的时候所持,持牌之人完成任务,令牌收回,但是这种令牌很少使用,知道之人也是很少,至少要是千户以上才知道这个令牌。必要时,持牌可以节制锦衣卫行事。崇祯皇帝的这个优点便是用人不疑,当时使用袁崇焕便是如此。
大明文官节制武官,因为文官不容易当上,而武官竟然是世袭,指挥使及其以下均可世袭,所以没有实权的锦衣卫指挥使真不算什么。明末的锦衣卫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不过在京师以外还是可以唬唬人的。
南阳城外十里,唐王备酒于官道之侧,兄弟二人皆把酒道别。
唐王拉着青枫的手叹息道:“兄弟,这一别不知何时还能再见,你是知道的,藩王未经允许不得私自离开封地,而兄弟你也是朝廷重臣,还要多为朝廷效力,咱们再见的机会以后当真不多啊,不过兄弟你放心,遇到困难找大哥。”
“小弟多谢大哥,感谢大哥这数月来的照顾,只是有一事小弟还是要说,大哥做事过于张扬,诸事还是低调较好,虽然皇上如今对于藩王十分照顾,可是不代表什么事情都可以僭越,所谓明哲保身啊。”
“大哥并不是想张扬,只是大哥觉得做为朱家子孙,总要为了祖上做点什么,尤其是流寇四起、外敌入侵的非常时期,大哥更需要做点什么,你说呢?”
青枫只得嘿嘿笑道:“大哥,多保重,不管以后如何,小弟都会助大哥一臂之力。”
唐王呵呵笑道:“你我做事,总归有别,但是临行大哥也有一话相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做事过于拘泥枝叶边角,这样好多机会都会白白错过。”
“江山和美色你会如何选择?”
青枫想了良久,最终喃喃答道:“或许是美色吧!”
“果然是重情之人,不过大哥我不会丝毫犹豫,江山,只要有了江山何谈没有美色。”朱聿键拍了拍青枫肩膀,微微摇头。
“可是有了江山,美色或许并非你所需的美色吧,这个世界是变的,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哦,也许吧,但我始终都会选择江山。”朱聿键目光异常的坚定。
临行唐王命文忠贴身保护青枫,同时将阴阳术士左岩也推荐给了青枫,待左岩完成手中任务后自会前往南京辅助青枫。这样青枫带着文忠、阮二阮三和王城王强一帮匠户近千人(南阳建造处)前往南直隶。
又到了南京,青枫不禁感慨万分,一大堆问题等着自己处理,问题虽多要会分解任务。尤其是当领导,必须要放手让下属去干,不然自己累死了,问题也没解决。对于单位一把手大小事全部一个人干,搞得忙的不得了,但是事情做得一塌糊涂,青枫深为感到不耻。
回到南京第一件事,青枫准备先拜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南京礼部尚书唐大章、南京工部尚书刘定国,可惜无论礼部还是工部,两位老大人都已经回家了。
唐尚书在崇祯七年(1634年)被调往南京任职,此时唐大章已经80岁,也就趁此返回故里。同样崇祯七年,南京工部尚书刘定国铸钱恶滥,南京兵部谓不便,参劾刘定国,大学士王应熊以定国座师也,拟旨庇之。
但是崇祯八年,王应熊包庇凤阳巡抚杨一鹏和温体仁的姻亲、凤阳巡按吴振缨,预泄诏旨,被范淑泰参劾,罢官,返巴县,于是刘定国铸钱恶滥之事重新被参,此时刘定国停职待勘。
这是个什么情况,岂不是自己在南直隶没人问了嘛,对于南京六部,青枫知道这里是北京那些老大人退休养老的地方,没想到唐尚书和刘尚书直接回家,自己身为左侍郎,岂不是代理一把手了,那自己的改革方案岂不是没有阻力,崇祯啊,崇祯,你放心,答应你的一百万两到时提前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