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救命恩人
第11章
傅恒没有按着纳木卓的意思给出承诺,反倒转了话题。
“等要命的上套了,再警戒这些嗡嗡叫的不迟。”纳木卓见傅恒不上道,轻叹口气,接起之前的话题,“到时候,还要托赖六哥去娘娘那讨两句情,让她多疼疼我。”
守住阵地的傅恒轻笑:“娘娘对你,素来比对我宽厚。你若有所求,法理之内,想必无有不应。”
这颗定心丸吃的爽快,可惜大堂的嘈杂声,打断了纳木卓恭维的话。
“且不论纳兰家的格格如何,单凭各位公子老爷先生公然议论女眷的言行,斯文就早已扫地了。”
那声音遥遥传来,中气算不得很足,却清朗端方,自带一股子正气。
被他呵止的老少爷们儿愣了一瞬,立刻反应过来。
“呵,你个乞儿,也配讲斯文?”
“给爷打!”
纳木卓与傅恒对视一眼,带上放在一旁的小帽,推门而出。
厚重的门扉被她大力推开,砸在墙上发出一声巨响。
揍人的被吓了一跳,被揍的也抬起头。
“我当是哪只狗乱吠呢。”
在一片‘简爷’的恭维里,纳木卓揉了揉耳朵,嗤笑一声,痞气非常。
她后退半步,露出身后的傅恒:“扰了我们六爷的清净,你们担待的起么?”
见纳木卓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全然忘了她自己刚说的,要等最后一起警戒胡言乱语之人的话。傅恒摇头失笑,顺着她的意思也不露脸,只在房中轻咳一声以正身份。
被推倒在地的男人看起来一身不合时宜的单薄衣衫,除了胸前的脚印,单从洗到发白的蓝色书生袍上,看不出分毫‘乞儿’的落魄。
纳木卓笑望着秒怂的众人,堪称温和的目光一一看过每个人的脸:“怎么不打了?”
与她目光相接的八旗爷们儿,不是避开视线,就是摸着鼻子试图挡脸,再没刚才大放厥词时的勇气。
“简、简爷说笑了。”
“说笑?”纳木卓哼笑一声,低头转着自己的扳指玩。
嘈乱的场面突然静了下来,不说落针可闻,但楼外小贩的沿街叫卖声已能听得清清楚楚。
见晾得差不多了,纳木卓才开口淡淡道:“你是觉得简某没长眼睛,还是六爷听力不佳?”
纳木卓扮成男子时为了防人发现,特意将眉眼描画得凛冽非常,抵消了五官的柔和,十足的高冷不好接近。此时皮笑肉不笑的样子,更是让人看着心惊肉跳。
底下人忙道不敢,还有人顶不住她的威压,咬牙撑起笑脸,去扶被打倒在地的书生。
那书生也硬气,挥开来扶他的人的手,径自撑起身体站起,向着纳木卓拱手一揖。
“多谢简公子。”
不卑不亢,很有风骨。看这书生言行举止,家学应是不错。
书生说罢拾起掉在脚边的药材包,转身就走。他对衣着光鲜的纳木卓没有多看一眼,反倒是瞄了瞄掌柜的方向,清俊的脸上露出一丝遗憾。
纳木卓眼中兴味更甚,出声留人道:“承蒙兄台仗义执言,可否愿意共饮一杯?”
见人愣了愣,纳木卓眼珠一转,补充道:“清欢楼有极好的蒙顶冻茶,清润适口极益脾胃,可堪一尝。”
此时,再无人敢对那汉民书生露出半点嫌弃。
若早知简兴宁正在雅间跟傅六爷喝茶,就是借十个胆子给他们,也不敢妄议纳兰家的格格。
别看简兴宁只是个白衣汉人,在一砖头能砸仨官员的京师,却没有太多需要避忌的时候。
乾隆元年圣上特开博学鸿儒科,且封汉女苏氏为纯妃,推行满汉一家之意不言而喻。
雍正八年,由纳木卓的嗣母瓜尔佳氏保媒,将她.乳.姐简氏,说给侍讲于枋养子于敏中为妻。
那于敏中年少夺魁,正是乾隆二年的一甲状元,凭文翰精妙得了圣上青眼,堪称汉臣中的新贵。
不得不说,简兴宁的身份,在外面还真好使。不仅背靠纳兰家,还能借他姐夫的势,平日里看不上汉民的旗下人,见着简兴宁时也得客客气气称上一声‘简爷’。
有想卖好弥补又拉的下脸面的,直接上前两步,推着仍站在原地不动的书生,劝他应约上楼。话是对书生说的,写满‘谄媚’二字的脸却向着纳木卓。
“在下并没有强求的意思。”纳木卓抬手招呼楼下的小二,“做席滋补的膳食给这位先生盛好,还有方才说的茶,也包上两斤一并带走,账记在我名下。”
书生拱手,讷讷道:“无功不受禄……”
“哪里是无功不受禄呢。”纳木卓抿唇轻笑,笑意却未能暖化冰凉凉的目光:“兄台切莫推辞,此乃在下的谢礼。”
“感谢兄台仗义执言,为我家格格分辩清白。”
闹事的人齐齐打了个寒颤。
与那些人不同的是,刚刚还一心推辞的书生眸光骤亮,强忍着羞窘,仰着脸拱手问道:“不知简公子的茶,学生可、可还能……”
看出对方的困窘,纳木卓在心中‘咦’了一声,虽疑惑他为何变了主意,还是点了点头:“自然,兄台且随我来。”
她确定从未见过这人,那么对方又为何露出这幅‘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见到薛平贵’般的神情?
被自己的想象惊出一身汗毛,纳木卓揉了揉手臂,走至上楼处迎人。
见她分心,大堂上坐立不安的人纷纷掏了银子付账,连找零都等不及,就用最快的速度离开了清欢楼。
雅间内,早已听到两人对话的傅恒仍坐在原处,只在书生进门时礼貌性地点头示意。
“在下简兴宁,这位是傅六爷。”纳木卓偏了偏脑袋,笑望书生,“还不知兄台姓名?”
“学生程景伊,表字聘三。”
哦呦,这个人她知道。
想起编撰《野史大全》翻看史料时见到的记录,纳木卓悄悄瞄了傅恒一眼。
据说在皇后娘娘崩逝后,面前的程书生、未来的翰林侍读程大人,就因撰拟祭文一事受了无妄之灾,被圣上罚俸一年,险将自己饿死。要不是后来有傅恒暗中接济,怕再无传世的十五卷《云塘书屋抄荐诗稿》。
程景伊一生,堪称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对得起他‘文恭’的谥号。
都说京官穷,穷到程景伊这个份上的,却是少有。
在贪腐宦海尚能有如此官品,方才以一对十,不顾安危直言讥讽八旗子弟的事,也确实是他能干出来的。
想到此处,纳木卓心中好笑,亦因程景伊的耿直,升起些好感。
可是当忆起刚才程景伊听到自己名号时的奇怪神情,纳木卓又十分纳闷。
重新换过席面,又摆上新茶后,纳木卓挥退小二,向着傅恒眨了眨眼。
这是他们当年玩惯的把戏,意味着她有事相托,需要傅恒出面摆平。
但与幼时不同的是,此时的纳木卓眼中还带着笑意,充满了兴味与好奇,而非曾经因嫌烦或闯了祸才将事情丢给自己时的情态。
傅恒心中突然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紧迫感。
他清了清嗓子,看向容貌算得上清隽俊秀的程景伊:“听先生口音,似是南方人?可是上京赴考?”
今岁秋闱已毕,再过四个月,就是三年一次的会试。天下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那一日。
“当不得傅六爷一声‘先生’。”程景伊苦笑拱手,“学生乃常州武进人,正是赴京赶考的今科举子。”
三言两语间,傅恒就将程景伊的身家背景套得干干净净。
因着今年常州大旱,程景伊家中良田亦是颗粒无收,又因被奸商所欺,好好的富裕之家竟落到个田产尽没,无米下锅的地步。
后来还是在嫡兄扶助下,程景伊才有盘缠带着生母千里上京,没有错过明年的春闱会试。
“若非母亲被病痛折磨,以致食不下咽。学生听闻清欢楼有京中最好的菜色,这才想着来试试,看是否合母亲口味。”程景伊放在桌上的手紧紧攥成拳头,“也正因此,才会听到他们用污言碎语侮辱恩人!只恨学生身单力薄,仅能出言反击。”
他满心恼火,想起方才所见所闻,就觉得怒不可遏,比面对昧下他家财的奸商时还要愤慨。
程景伊的情真意切不似作假,被‘恩人’二字惊到的二人下意识望向对方。
迎着傅恒惊讶的目光,纳木卓十分无辜地耸了耸肩。
她是真没见过程景伊,程景伊也真没见过她,不然何至于连恩公都认不出呢?
不知为何,被傅恒那么一看,她竟莫名有点心虚。
纳木卓摸了摸鼻子,干笑道:“某与……四格格,有些亲故。格格从未去过江南,程兄细细想想,可别错认了恩情。”
程景伊答的极利落:“恩人金尊玉贵,自不是学生轻易能得见的。可学生再如何糊涂,也不会错认。”
纳木卓倍觉尴尬,又摸了摸鼻子:“在下并不是这个意思。”
“是学生太过激动了。”程景伊不好意思地拱手道,“简公子有所不知,若非恩人施粮,学生与家母恐怕早已饿死在家乡,是以一想起方才辱及恩人之言,才会难以自持。”
她倒没想到,自己为了撂牌子讨好圣上的捐粮,竟会被圣上仍以她的名义施与百姓。
幼年被乾隆皇帝抱在膝头教导诗书的记忆在眼前闪现,让纳木卓心中柔软一片。圣上与娘娘待她,确如待亲生骨肉一般。
说起来,这位程大人,原来不止一次差点被饿死。
其实就算她当时没有捐献,朝廷也不会坐视不管。白捡了个人情的纳木卓思及此处,差点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