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英雄无用的时代!
这也是一个枭雄并起的时代!
这是一个末法时代,唯有真正的智慧才情,才可以在此乱象之时建功立业,成就一番真正的宏图霸业。
李大江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今天这场聚会,对他,甚至是整个江城地下世界来说,都将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转眼到了下午,吃饱喝足的那些手底下人分批撤走,丁娃已经提前带着几个当过兵的兄弟先去侦查两江口地形了。
剩下这些宋明手下,有的已经跟本地派出所打好招呼,这事儿玩大了,肯定是要提前知会本地派出所的。
这种过江龙争地盘的事情,派出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叶淑瑶也知道了,跟着派出所所长徐大宝就上了辆皮卡跟了过去。
政府对这种争地盘,真正的干预肯定是有的,不过二龙相争,只要不惊动平头老百姓,爱打爱闹就让他们去干好了。
反正混道上的,能少一个都是对社会治安做出了贡献,作壁上观才是此时徐大宝的想法。
虽是这么想,可是镇上派出所已经全部出动了,甚至几十个民兵候补连也出动了,这时候拿着防爆盾,橡胶辊也守在了两江口路边上。
一片肃杀到来前的场景。
临时路上跑山货的进出车队都提前知会了,要出货的车早就开走了,要不然就都停在镇子里,一些人甚至打着出租车去看热闹了。
大江给三棱军刺擦了擦机油,这玩意自从上次用出感觉后,他就迷上这玩意了。
好歹能防身,最不济也能挑翻几个不长眼的二愣子。
唐彪今天准备就更充分了,这小子一身贴身小软甲,古时候那种防劈砍做的那种,也不知道他从哪儿弄出来的。
为了以防万一,宋明底下人也找了几条猎枪,平时进山里对付熊瞎子野猪用的那种,里头填装的是钢珠配河沙。
开一枪出去,前面就一片散弹孔子,威力不算大,但杀伤力却惊人。
至于烫手的黑星,一根枪管里就五发子弹,这玩意也只有宋明自己有,还是方小五从毒枭手里夺过来的,子弹都是不配套的黄铜弹头。
大江从没玩过枪,自己上高一军训倒是练过两把,可是那手法,人家十环三中,他是一发不中,人也对枪械有了一种天生的抵触心理。
不过论玩起匕首投枪起来,各种的冷兵器,这家伙就是一拿一个准了。
当年老李头都这样说过李大江,要是早生一百年,他也是个封侯拜相的,最不济也能混个割据军阀当当,只可惜生的晚了,如今是热兵器吃香的年代了。
活动一番筋骨,李大江看都不看那些让人烫手的枪械,华夏可是禁枪的,哪怕是猎枪,地方上也有明确的登记手续,要是私自在公开场合见到黑洞洞真家伙,就等着查你水表吧!
哪怕你是道上大哥都不成!
电视报纸不是经常这样报道吗?某某市里大哥刚一出狱,就因为手下百十号兄弟夹道欢迎,接着第二天继续被逮进号子里。
至于黑|社会,开玩笑,华夏自解放后就不存在这种组织了,有的也只是一些街头混混,地痞无赖,根本就不是有组织的地下社会团体。
给关二爷上了柱香,信奉苗巫的彪子又在脸上印了个苗族巫师黑手印,领了根红布条绑在额头,这才浩浩荡荡出发了。
大江仔细看着这些人的一举一动,一种前所未有过的大战出现在每个人脸上。
这些人要么肃静,要么兴奋,唯独没一个胆怯退缩的,说道村村通公路,大家全都同仇敌忾,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
上头都打通关节了,这也是兄弟大伙儿切身能挣到钱的活计,没有一个人不上心的。
跟一帮罗圈腿混三江镇的水鸭子比起来,石龙镇这帮道上人士有着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即使是那些收山货不混道上的,今天也有很多来助拳的。
急公好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宋公明哥哥可不是空口白叫的,一个大混子能混到这样的受人爱戴,那可不是光凭拳头硬就算完事的,那是真正的豪爽讲义气。
很多如今做起来的生意人,谁不是在宋明这里得过接济,甚至是一句话的功夫,也不用字条借据,八万十万就这么借出去了,回头利息也是收的很低的,有些甚至直接不收。
刘三江那边,为首几个手下最能打能拼的全都拉了过来,甚至有个家伙是在邻国混过几年,一身泰拳刚猛无比的家伙,今天全都聚在两江口了。
两江口其实是一片河谷滩,左边挨着石龙镇的途牛河,右边接近三江镇位置方向的则是沅江。
两江交汇处,全是河滩泥泞地,一些地方是翻整出来的挖沙场;
原来黄毛强子混石龙镇的时候,他们就在这儿混了个沙场,如今早就被别人接手了,现在两人转投刘三江手底下,一辆破旧皮卡就让这两人彻底吃里扒外了。
既然都认贼作父了,两人也有认贼作父的觉悟,被当做开路先锋,打架斗狠不行,却是如今刘三江底下最得力的眼线耳目。
比如说宋明下边有多少能打的好手,宋明的秉性脾气,以及李大江是如何崛起,身手路数都有哪些,一一都介绍给了刘三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刘三江不是傻子,相比黑三郎宋明,他在小手段上,远比宋明要长袖善舞的多。
今天自己几乎倾巢出动了近两百兄弟,不但如此,江城市里头,一队民警执法车也开始慢慢悠悠朝着两江口这儿赶。
为以防万一,上头他联络的市分局廖副局已经派人前来,如果刘三江万一吃亏,那么宋明这边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到时候他再花钱打点一遍,宋明李大江他们肯定会被抓进去待上几个月。
等他们再放出来的时候,石龙镇村村通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再要从中作梗,也无济于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