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推荐票
武士英变招为吕洞宾的玄空剑法,弹指为刃,削掌为锋,脚踩五行八卦,有醉里舞剑八百里,一副神鬼莫测的架势。
杜心武也拉开了架势,谭腿讲究大开大合之势,引敌入瓮,敌动我动,敌退我进,必须能使的对手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进攻之势。
武士英连削带打,杜心武的腿法使的密不透风,二人打了有几十回合,不分上下。
腿法在于空间的大小,武士英为了能破他的腿法,故意向墙角避退。杜心武看出他的心思,及时改脚为手,打出一套心意六合拳,把武士英逼在墙角,使他不能踩出八卦的五行方位来。
武士英再变招为蓝采和采花手,此手法,在于柔中发力,寸打寸长,脚法绵缓,使出的招式都痛打在对方身体的关节部位,使其发力迟缓。
杜心武见占不到便宜,变攻为守。武士英见机使出何仙姑的荷花手妙法,纠缠着杜心武,不能使他脱身。
两人你来我去,打的畅快淋漓。早已经过了一百招开外,杜心武见机跳出他的包围圈,说道:“好久都没打得这么痛快了,武兄的醉八仙招招变化,看似不同,又能见机拆开了打。我见过会打醉拳的人很多,但是没有谁能把醉拳打得这么精妙随心,而不被对手的拳式迷惑的,不知武兄能否讲解一二,醉拳的精髓妙法。”
武士英由衷地说道:“我一个将死之人,还有什么是不能说的。现在我就将苏乞儿的醉拳心法说给你听,能记住多少,那就看你的悟性了。”
武士英有意想将这套拳法传授给他。
铁拐脚癫天地蹦,心随步法笑苍生。
郭老骑驴只途穷,不看众生妄痴情。
玄空妙法神鬼惧,八百里挑剑无人敌。
蓝采花香醉迷人,仙姑荷叶托乾坤;
・・・・・・
杜心武心里默念几遍,但是还是不得要领,一心想弄清宋教仁被刺的事情。
不顾武士英有心教他,急切地问道:“现在你能告诉我是谁杀了宋教仁?”
武士英还沉浸在他的醉八仙里,被杜心武一下子拉了回来,说道:“日本人!”
杜心武不解地问道:“怎么会是日本人呢?”
武士英解释道:“开始我也是一头雾水,进了牢房后,我才有时间把事情的整个来龙去脉想了一遍,枪是应桂馨给我的,当时卡壳了,而且我的那把枪的子弹是没有毒的。后来却变成了有毒的。我想到了枪,原来的主人是楠秀一夫的,枪是他送给应桂馨的。”
杜心武追问道:“你说你的枪卡壳了,那么那一枪又是谁打响的?”
武士英说道:“开始我以为应桂馨,还派有其他人,但是法庭上他说,就我一人。从宋教仁身体取出的子弹,又与我的枪吻合,这就有多出来了一条疑惑?”
杜心武想到了,问道:“你是说,在你的枪卡壳的同时,有人在用同一把枪,射向了宋教仁。”
武士英说道:“警方不是在应的公馆里找到了一把五响德国造的手枪吗!应桂馨在法庭上说他没有用枪射杀宋教仁,那一枪又是出自谁之手呢?”
杜心武明白了,说道:“所以你说是日本人。”
武士英进一步解释说:“从刺杀之事发生后,明珠死在了日升堂的仓库里,还有就是楠秀一夫从此消失不见了。”
杜心武走出监狱,还记着武士英最后说过的一句话:“就算你找到了楠秀一夫,也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那一枪是他开的。”
杜心武知道,武士英能告诉自己这些,对他来说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他心爱的女人都已经死了,而他也已经看透这个世道,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心灰意冷了!
但是,杜心武还是不能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他想要找到真凶,不为别的,就为证明醉八仙武士英没有辱没武林中人的名誉!
后来,有人给武士英送去了一坛女儿红,不久,就死在了牢房里。死时,口吐白沫,像是羊角疯发作,双眼突出,斗大如牛。
杜心武曾经混迹于青帮,知道黄金荣在上海的势力,请他帮忙找楠秀一夫的下落。
日本内阁没有想到刺杀宋教仁的事情办的如此顺利,首相嘉奖了楠秀一夫,这件事情也被永远的保密起来了。
经过青帮的秘密查找,楠秀一夫躲进了日本驻上海租界领事馆,小明君躲进了虹口道场。
杜心武以一个武学之人的名义,向虹口道场递去了名帖,想与小明君切磋。小明君以柔术和空手道之技,在日本青年新秀中享誉盛名。
对杜心武的名声,他也早有耳闻。同孙中山出访日本,就与许多日本剑道名家有过交流。
小明君看着杜心武的名帖,心里想着要是能击败他,自己不但在日本,在中国的武林中也将扬名天下,这将对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武学是一次沉痛的打击。
小明君自做主张,请来了各大报关的记者,就回应杜心武的挑战书一事,召开了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
刚刚落幕的宋教仁刺杀事件,再次被炒作起来。
杜心武没想到他会如此高调的回应,本来只是一场私下两人的比武,现在变成了一场中日武学对抗。
杜心武一下子被舆论包围,有人纷纷在说,宋教仁被刺事件与日本人有关,他是要为宋教仁报仇。
为了躲避舆论的纠缠,他躲进了华界的慈云禅寺,潜心修行,钻研武学。
以应对这次比武。小明君也开始加紧练习柔术,与他的对练的人,有的被他打残,有的打伤。他也搜集来有关杜心武的资料加以研究。
对于中国的武学,他了解不多,武士英的那一摔,出乎他的预料。
楠秀一夫对小明君的这种做法表示不明智,中国受列强欺凌多年,国内局势又是一盘散沙,民众急需一种力量焕发出民族自尊心与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