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长乐夜未央

154、否定

长乐夜未央 易楚 5425 2024-10-21 18:14

  “燕北有五边郡,有乌桓。又有护乌桓校尉在,燕王便是有此心,也无能为力!”

   霍光毫不犹豫地打断了杜延年的话。

   燕北乃东胡旧地,汉初,匈奴冒顿单于大破东胡,灭其国,东胡只得向东,堪堪保住乌桓山,那些东胡余民便改以乌桓为号。

   被匈奴灭国后,这些乌桓人势孤力弱,不得不臣伏匈奴,每年进贡牛、马、羊皮,一旦没有按时按量完成,匈奴人便没收其妻子等以相抵。

   灭国之恨,加上残暴的待遇,当元狩四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左贤王部之后,乌桓各族毫不犹豫地投汉,便一点都不难理解了。

   有匈奴的例子在,大汉对乌桓并非毫无戒心,虽然接受他们的投靠,但是,并没有允许他们南迁入塞,只将其各部安置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的边塞之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乌桓的习俗制度与汉、匈奴皆不同。他们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贵少而贱老,其性悍塞。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无相仇报敌也。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邑落各有小帅,数百千落自为一部。大人有所召呼,时刻木为信,虽无文字,而部众不敢违犯。氏姓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大人以下,各自蓄牧营产,不相徭役。

   虽然接受了乌桓的臣服,但是,汉廷并未插手其内部事务,只是规定其大人每年朝见一次,又置护乌桓校尉,秩二千石,拥节监领之,以防其与匈奴再有来往。

   这种情况下,燕王想与匈奴有什么来往……实在是不可能!

   更何况,燕国被上谷、渔阳、渤海、涿四郡环绕,别说出塞,燕使出燕国一步,都会立刻被汉廷知晓。

   霍光并不认为,这种巧合会是燕王泄露给匈奴的。

   又沉吟了一会儿,霍光看了一眼仍旧皱眉的杜延年,摇头道:“先帝有诏‘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燕王为先帝子,岂能背汉家之仇?”

   ――孝武皇帝说了“九世之雠”,就意味着匈奴要么彻底臣服,要么被彻底灭亡。

   ――总而言之,一句话,汉匈奴之间没有平等共处的可能!

   燕王是今上的长兄,论出身、论才学,对帝位有所觊觑,不是什么大事,甚至有些人还会认为燕王即位才是正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如果燕王与匈奴勾结……

   就如昔日,李广自刭,士大夫得知,无论知与不知,皆为垂涕――即使老将军一生无功可言,一死也足以不污家门了。而当李陵临阵而降,以单于之女为妻时,无论李氏昔日有多少名望,皆一朝而败,李陵被族,昔日投在李氏门下之人更是以此经历为耻。

   ――匈奴是胡,是夷,是诸夏之敌!

   投降、勾结,皆是背叛自己的祖先!

   杜延年并不认同霍光的想法:“大将军,燕王欲求帝位,焉知其不以平城之事安抚?”

   ――想开脱罪名,总是能找到理由的,更何况有高皇帝的平城之事为先例?

   霍光脸色一沉,冷言:“若燕王敢行此悖逆之事,纵负诸吕之名,光亦必族之!”

   杜延年吓了一跳,霎时间,原本想说的话竟是全部忘得一干二净了。

   刘病已不是第一次见霍光如此郑重地发话,但是,看着霍光森冷的神色,却也不由就吓得连退数步,直到撞上内户的木框,才稳住身形。

   “大人……”刘病已喃语,却是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

   听到刘病已的声音,杜延年陡然回过神来,看向霍光,半晌才道:“我现在才知道,大将军果然是姓霍……”

   这句话让霍光哭笑不得,刘病已却是瞪大了眼睛望着杜延年,好一会儿,才犹犹豫豫地对杜延年道:“大夫……君是否不适?”

   ――居然现在才知道当朝大司马大将军姓霍……他不是生病了吧?

   望着刘病已特别认真的眼神,杜延年翻了一个白眼,随即便显出一脸温和的笑容,对刘病已道:“曾孙,你现在自然不明白我的意思,等以后就明白了。”

   刘病已心中不满,但是,杜延年毕竟是其好友的父亲,他不能不尊重,因此,他只是低头表示受教并没有再出声。

   霍光看着两人,似乎是觉得有趣,也没有说话。

   这样一来,杜延年不由就觉得尴尬了,正在为难的时候,公孙遗在堂下禀报:“大将军,车骑皆已备齐,大将军是否动身?”

   霍光立刻起身,刚要往外走,又转身看向杜延年与刘病已,拧眉思忖了一会儿,对两人道:“幼公今日不要回家,明早从幕府直接入宫。曾孙先休息,明日再过来,内室中的文书,曾孙可以随意取阅,若有不明之处,可向府中的令史请教。”

   一大一小的两人听了霍光的安排,除了长拜应诺,也不可能有别的反应了。

   吩咐过后,霍光便转身离开正堂,领着公孙遗离开。

   杜延年与刘病已不熟悉,两人相视片刻,都不知道说些什么,两人都觉得尴尬,幸好,府内侍使的官奴及时到来:“臣等奉命送二位公子至居所。”两人便各自随侍使的官奴离开休息。

   驿骑持赤白囊入京是众目睽睽,因此,边境发奔命书是一件极显眼的事情。

   第二天,杜延年刚到北阙,就感觉自己成了众人注视的焦点,尽管他早有心理准备,仍然是被吓了一跳。

   宫门卫士因为职责所在,不能擅言,但是,其它官寺的官吏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几乎是一见杜延年就一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边塞是不是出了事。

   杜延年陪着笑给众人解释,自然是实话实说,完全是一副例行公事、不值得担忧的模样。

   幸好,这种状况只维持到他进了宫。

   宫中的规矩虽不比禁中严格,但是,这种聚众讨论的情况也是绝对不允许,更何况,因为在宫门耽搁了太长时间,光禄勋亲自领着郎官在宫门内候着,所有人哪里还敢与杜延年多说一个字?

   看着一脸严肃的光禄勋,杜延年不由长叹一声,深深地行了一礼:“多谢子孺了。”

   张安世仍旧沉着脸,半晌才道:“本就是职责所在,谏大夫多礼了。”

   听到张安世如此说,杜延年也没有再说什么,笑了笑,便慢慢往高门殿走去。

   行了一段路,转入一处夹道时,杜延年一眼便看到张安世正在另一头,不由摇头,疾步走了过去:“我还当子孺真的不好奇呢。”

   张安世笑了笑,转过身与他并肩而行,口中不在意地道:“我是好奇,可是,再好奇,那事也与无毫无干系。”

   杜延年不由翻了一个白眼:“子孺,军功不是那么好夺的。”

   张安世默然,半晌才道:“君与龙额侯至少都去过西南了。”

   ――同样是霍光的亲信之人,张安世却一直没有上过战场。

   ――一战成名,功在家邦,封侯拜将,青史垂名……这样的梦想……谁都有过!

   杜延年与张安世多年知交,如何不明白他的想法,因此,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子孺,战事不是我等想像的样子!”

   张安世停步,转头看向杜延年,一眼就看出好友眼中的挣扎,他不禁愕然,随即就听杜延年苦笑着言道:“当年击益州,我何曾不想立赫赫军功,名垂青史,但是……那是战场,不是……”杜延年抬手点了点自己的额角,“不是我等想像的那样……什么决胜千里之外,根本不要想!每一场仗都不会与战前设想的一模一样,但是,目标是一定的,于是,临机决断,拼杀拼命……不要说决断正确与否,拼杀之际,能不死在自己人的刀下,便已是万幸!”

   杜延年望着好友:“所以,从西南回来,我就知道,我这一生都不想再上战场了!”

   “不过数百人的一部,我都指挥得十分艰难。如何还能指望自己有更大的功劳?”杜延年自嘲的一笑。

   张安世震惊不已,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杜延年拍了拍了好友的肩,安慰道:“大汉积福泽近百年,不过出了一个烈侯。便是景桓侯,也是再战、奇袭方立得奇功。”

   “子孺不要跟光禄大夫比。”杜延年叹了口气,“韩家与你我两家毕竟不同,韩君对征伐事比你我了解。”

   ――韩家虽然出了一个韩嫣,但是,从韩王信到弓高侯颓当,再到按道侯说,韩家从来不乏从军立功之人。

   ――张家与杜家却都是从微末的刀笔吏兴起,对案牍事不陌生,对军务……

   ――即使张安世如今是光禄勋,在军务上也不会比杜延年更强。

   听杜延年这样一说,张安世倒也释然了,不再多问,两人又说了一些闲话,便在一个岔道处分开。

   从夹道出来,绕过几座宫殿,眼看正进一道掖门就到高门殿了,却再次被人唤住。杜延年不得不转身,揖礼。

   “见车骑将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