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殷秀成开车把赵丽芳再次送到宿舍楼下的时候,已经是九点多了。赵丽芳仔细整理了衣服,确定没有问题后,再次叮嘱他注意安全,经常写信联系,然后下了车,裙摆翩然,走进了宿舍楼。
进了312,赵丽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窗边往下看,果然殷秀成的车还在原地。赵丽芳打开窗户对着下方挥了挥手,汽车才发动起来,调了个头慢慢远去。
“老二,你不是去送你爱人了?”和赵丽芳共用一张桌子的茅爱红在对面站起来往下看,这车还是她爱人的车啊,到底是怎么个送法?
“他非要又把我送回来。”刚刚经过一场激烈的情报交易,赵丽芳的语气和表情不免还带着几分娇俏,茅爱红啧啧了两声,上下打量着赵丽芳。这么一个娇美人儿,也难怪男人宠着惯着了。
赵丽芳把包放好,先去洗了洗脸,然后回来宿舍涂抹着雪花膏:“你今天没去上自习?”
学校十点半熄灯,上个星期基本上312所有人都是在最后半个小时回宿舍洗漱,茅爱红更是钻在被窝里都要开手电看书,怎么今天九点多就在宿舍里了?
茅爱红眼神微微黯淡,哈哈笑着:“这不是大家都出去了,宿舍这么安静,我就偷个懒,没去自习教室。”
赵丽芳也没多问,每个人都有隐私,茅爱红这么大年龄了,更是不需要她多管闲事。她坐在书桌前,打开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开始列大纲。
殷青山老两口来了之后,给他们讲了红旗乡的变化,感慨万分,赵丽芳也听得津津有味。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全国上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红旗乡也不例外。原来的革委会主任可是在整个红旗乡一手遮天的人物,但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他飞快落马,被揭发出了一连串令人震惊的罪行。贪污受贿、逼奸妇女、以权谋私、打击报复……很多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批斗游街,根本都是他个人喜好决定的。
赵丽芳那几年也是小心翼翼地求生,观察到了不少细节,配合上老两口的讲解,有很多谜团都被解开。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生命运的转折,真是比小说还精彩。
赵丽芳说到“现实比小说还精彩”的时候,老太太突然问她:“丽芳啊,你不是说要写咱们村的书吗?我来的时候,村里的社员们可都在问呢,你写好了吗?他们可都想知道,你把他们写成什么样儿了。”
呃,她只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并没有着重塑造乡亲们的人物形象啊。
“这要是真的写出来,咱们后山村是不是就出名了?”老太太还在念叨,赵丽芳心中一动,突然有了一个念头,除了调查报告之外,她也许真的能够写一本小说出来?
在这个时代,即将出现一批被称为“伤痕文学”的作品,这是一种时代文学现象。
《红旗乡的社员们》,这个标题一下子就跳到了赵丽芳的脑海里,让她想起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这本著名的农村伤痕文学小说。
她在后山村生活了多年,脑海中那些人物形象根本不需要多想就栩栩如生,他们的家庭、经历、立场,全都清清楚楚地存在于她的记忆中,加上当时为了调查而做的记录,资料都是现成的。
赵丽芳先列出了主题:以红旗乡社员们的悲欢离合,反映这十年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和灾难,以此直面历史真实,反思大运动的错误路线。
主要写作手法还是她习惯的以小见大,将目光聚焦在后山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中,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物,关注他们的命运变化,将一个个本来完全不应该出现的悲剧展现在读者面前,折射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发展,反映出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赵丽芳准备写九到十万字,每一万字一大章,按照起承转合的发展,定好小高潮和大高潮,一一填补高潮之间的联系情节。
也许是因为她对后山村的社员们太熟悉了,所以在选取人物和故事素材的时候几乎没有阻碍,一切都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而然地从她的笔下倾泻了出来。
一直到熄灯,赵丽芳才意犹未尽地收起了笔上了床。
躺在被窝里,她还在心中构思着,比平时入睡的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早上起来,给自己水杯里加了一滴灵水,整个人才恢复了精神。
周一的前两节课是古代汉语,她们和文学系、哲学系一起在阶梯大教室上课,必须去早点才能有好位置。赵丽芳和何玲玲、曹晓燕一起吃了早饭,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教室,即使如此,前三排中间的位置都已经有了人。
茅爱红来得更早,她占了第一排左边的几个位置,向着赵丽芳她们招手,解决了她们的座位问题。
给他们上古代汉语课的老师是一位著名教授,在赵丽芳所在的那个年代里,他编著的古代汉语教材是所有中文系本科生必读、考研必考的那种。
赵丽芳坐在教室里,听着他微微有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很有一种梦幻感。
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笔尖在纸上滑过的声音是教室里最大的动静。赵丽芳听得还是比较轻松的,毕竟她当初就是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专业课成绩很优秀。
因为对这门课程比较了解,她的笔记就写得十分精炼而又全面,释例全都记了下来,还加上了自己的一些心得领悟。下课时候,挨着她坐的卢月娥看了就不舍得放开手,几乎全都抄到了自己的本子上。
两节课讲完,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作业,夹着讲义离开了教室――是的,他们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教材,这门课用的是老师的讲义。赵丽芳看着其中熟悉的内容,心中有些感慨。也许这就是那本经典教材的雏形吧?
接下来两节课,赵丽芳就要回历史系的小教室上专业课《中国古代史》,老师姓纪。
纪老师看起来四五十岁,个头不高,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开始就先问了一些问题来确定他们的水准,然后直接在黑板上列了一个长长的书单,让他们课下去读。
“学习委员是哪个?”
赵丽芳站起身来:“老师,是我,我叫赵丽芳。”
老师点了点头:“如果大家读了书有什么心得体会,写下来交给学习委员,然后学习委员每周五给我送去办公室,下周一上课,我来给大家点评一下。”大家都飞快地抄写着书单。
上完课,又到了午饭时间,三个女生一起拿着饭盒去食堂打饭。
赵丽芳打了一个土豆排骨、一个小炒藕片,拿了两个白面馒头。何玲玲的饭盒里是米饭和青椒肉丝。曹晓燕饭盒里是一个清炒白菜和米饭。
赵丽芳上周就发现了,曹晓燕家庭条件可能不太好,不管是吃饭还是日用,都明显要差一点。
曹晓燕来自江省一个农村,是宿舍里最小的一个,刚刚二十岁,性格比较内向,在宿舍里很少说话。
赵丽芳跟她相处几天后就发现,曹晓燕并不掩饰自己的贫穷,提起来的时候也十分坦荡,直接说自己父母都是农民,弟弟妹妹多,家庭负担重,基本上全靠着学校补贴生活,并不因此而感到羞耻,也没有因为畏惧别人的眼光而故意躲避集体行动,变得不合群。
赵丽芳倒是对她另眼相看,能够直面现实的人,内心是强大的。现在能够考上京大,拥有强大的内心,只要好好努力,未来一定有不错的成就。
三个人坐在一起,何玲玲盯着赵丽芳的饭盒叫:“排骨啊!老二我跟你换点好不好?”
赵丽芳说“好”,何玲玲就夹了一块排骨过去,让赵丽芳夹自己的肉丝,然后又要和曹晓燕换,曹晓燕笑了起来:“不用这样,谢谢你们。”
何玲玲夹了一筷子肉丝给曹晓燕,赵丽芳也给曹晓燕夹了块排骨,从她那里夹了白菜。三个人说说笑笑地把午饭吃完,在食堂外面的水龙头洗饭盒。洗完了往网兜里一装,上课的时候丢在课桌抽屉里,下课的时候就能直接去食堂。
三个人都不准备午睡,就一起往历史系走去上自习。
刚走了几步,一个男生就抢过来拦住了她们的路:“同学你好!我是中文系的韩晓军,我们正在排练一个新的话剧,缺少一个女主角,我觉得你非常合适,你有兴趣吗?”
何玲玲和曹晓燕对视一眼,根本不需要看,就知道这个男生是在跟赵丽芳说话。说实话,虽然赵丽芳已经二十八岁了,但是皮肤比她们更白更嫩,五官秀美,偏偏还有一种她们都说不清楚的女人味,走到哪里都有不少男生注目。只是敢上来搭讪的,这个韩晓军还是第一个。
“谢谢,不过我没有兴趣。”赵丽芳脸上的笑容变得公式化起来,她对着眼前的男生点了点头,绕过他走下了食堂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