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让萧晴雪在宫内好生修养身体几日。萧晴雪的如玉般透白的肌肤因为身体的不适也失去了血色,恭阅也时常来看望她。看着她在床上虚弱的样子,没有丝毫血色的唇,说话毫无气力的样子,恭阅也有些心疼地说道:“宫内的事你就先放手吧,好好照顾好自己。”
萧晴雪想坐起来行礼,见她虚弱无力的样子,恭阅急忙安抚她“躺下便好,这里只有你我,礼节就先放下。”
萧晴雪点点头,“谢皇上。家妹去世不久我已茶不思饭不想好几日,而自己又不能为皇上添子嗣更是让我伤心自责不已。”
萧晴雪在恭阅面前,装出一副思念萧清雅的样子,假惺惺地用手帕拂去眼角的泪水。
恭阅不忍打扰她休息,便离开了。
恭阅离开后,萧晴雪看着窗外的鸟儿叽喳叽喳地叫着,后宫是个复杂险恶之地,她坐了起来,“来人。”
一位宫女急忙跑来,生怕来迟了惹萧晴雪生气。“娘娘,有何吩咐?”
“上次我喝剩的药渣可还在?”
“回娘娘,已经倒掉了。”
“下次不要倒掉。”萧晴雪认为一定是药物里有问题。
“是,娘娘。”
第二天宫女端来药和药渣子,萧晴雪俯身嗅了嗅药汤的味道,并无可疑之处,也不过是普通中药的气味罢了。
她仍不放弃,让宫女找来自己最信任的李太医。
“李太医,这药可有古怪?”
太医闻了闻药汤,再用手仔细挑拨药渣,多次反复查看后说:“回娘娘,老臣多次查看,并未发现怪异之处。”
“好的你回去吧。”
萧晴雪在房内踱步,不可能啊,如若药没出现问题,难道真的是我的身体不好?
萧晴雪看了看桌上的药,尽管验过了没问题,但她再也不敢喝下去了,“来人,把药倒了。”
与此同时,萧晴雪不能受孕的事也成了后宫的“大新闻”。
“你知道吗,听说萧贵妃不孕了。”
“真的吗?那看来她很快就不得宠了。”
……
浣衣坊的宫女一边清洗衣物一边讨论道。
淑妃的贴身丫鬟昭儿为淑妃拿衣物时,碰巧听到了这些宫女的对话。
“娘娘,娘娘。”昭儿回到淑妃府上之后,急忙寻找淑妃。
“昭儿,什么事这么慌张,成何体统。”淑妃看着昭儿大喊大叫的样子很是不解,便提醒她注意体态。
昭儿冷静下来说:“娘娘,有个好消息。”
昭儿看了看四周,淑妃意识到了什么,便让身边的宫女都先退下。
“说吧。”
“回娘娘,现在萧贵妃不孕的事已经传遍宫里了,以后她再也不能危急您的地位了。”
淑妃照了照铜镜,抬手扶了扶自己的发饰说:“昭儿,给我换上皇上之前送我的翡翠流苏钗,我们去萧贵妃那儿问候一下。”
淑妃来到贵妃府,看见萧晴雪还在屋内踱步。
“哟,萧贵妃,看来你的身子还不坏,没有听说的那么糟嘛。”淑妃摆着一副关心萧晴雪的脸假惺惺说道。
听到淑妃的冷嘲热讽,萧晴雪冷冷地看向她。“谢淑妃关心,皇上日日来照顾我,我的身子能不慢慢好起来吗?”
“那萧贵妃就好好修养吧,宫里的事也不烦操劳了,有我看着呢。”
萧晴雪看着淑妃得意的样子就来气,当她直勾勾地看着淑妃戴着皇上送给她的钗子时,淑妃更是故意摸了摸自己的发钗说道:“皇上啊关心你,尽管你不能为他添子添福,但他还是尽了一个好夫君该尽的责任。”
萧晴雪不想听她废话,只好假装要回到床上休息。
“昭儿,萧贵妃不适要多休息,我们下次再来吧。”说罢两人得意地走了。萧晴雪躺在床上捏紧拳头。
淑妃,你可别得意,就算我倒下了你也别想有好日子。
而另一边,原本调查嬷嬷没有进展的苏慧慧也意外得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嬷嬷的所作所为。
原来嬷嬷并不是专门为谁做事,只要谁给她足够的好处,她就为谁做事。
苏慧慧不知道这张纸条可不可信,她决定亲自找出嬷嬷问她。
苏慧慧命人将一张纸条放在嬷嬷的枕头边。晚上嬷嬷回去休息时发现了纸条。她看看四周并没有可疑人物,小心翼翼地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若不想事情暴露,子时,桃花园见”。
苏慧慧等了许久都不见嬷嬷来,难道那张纸条说的是假的?
但不出一会嬷嬷出现了。她在远处便看到了苏慧慧焦急等待的样子,难道,苏慧慧是有事要让她去办?
她走近苏慧慧,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苏慧慧上下打量眼前这个恭恭敬敬看似老老实实的嬷嬷,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阴险狡诈,不过人心难测,苏慧慧还是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里没有别人,那我就直说了。我已经知道了你上次帮忙掩埋尸体的事,而且,这次淑妃给萧贵妃的药物里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吧?”
嬷嬷听了这番话语吓得直哆嗦,不过她知道,苏慧慧和萧晴雪不合,就算抓住了她的把柄,也不会抖出去的。
“娘娘,老奴不过区区奴婢,哪有这么大的能耐?”嬷嬷跪下来说道。
“我说这些,不是要你辩解,你能做那么多不被发现是你的能耐。既然你从来不属于谁,那我现在有一事相求。”苏慧慧扶起跪着的嬷嬷,拉着她的双手,希望能得到嬷嬷的信任。
嬷嬷看着她的渴望的眼神,她知道,苏慧慧向来不是后宫里爱惹是生非的人,而且,既然她抓住了她的把柄,如若苏慧慧真的把这些事情暴露出去,那么一切就真的玩完了。
“娘娘,有什么事直说便可,既然娘娘相信我,那我一定尽全力做到。”
苏慧慧望了望四周,虽然现在已经是子时,但她仍担心身边会有“有心人”。苏慧慧拉近嬷嬷小心翼翼地在她耳边耳语道:“为萧清雅作证”。
嬷嬷自知好日子到头了,便点头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