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偷姑娘奇遇3
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家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
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人们认为,只有入寺做过和尚的人,才算是有教化有修养的人。因此,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配得到姑娘的青睐,才能收获到爱情,才能与姑娘结为伴侣,比翼双飞,建筑一座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安乐窝。
家境好的小男孩,一般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其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的欢笑中进入佛寺,便会自豪的认为,自己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架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的生活。
傣族人也有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入寨子,认为那是对寨子人的不尊重,践踏民族的尊严,亵渎神明,会给寨子里的人带来灾难和痛苦。若是客人来访,客人必得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穿戴整齐,干干净净,仪貌堂堂,举止端庄,频频有礼,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
访者进入傣家竹楼,要注重礼仪,一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二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三不能进入主人内室;四不能坐在门槛上;五不能移动火塘上的铁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六是更忌讳在主人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七是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是坐枕头;八是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若是进佛寺烧香拜佛,注意进佛寺要脱鞋,不要摸小和尚的头,及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因为小和尚最忌讳这个,那会给他们带来厄运和不幸,而且进佛寺更不能随便大声喧哗,以免亵渎佛祖,因为佛门乃是清静之地,是静心修练的地方,若是不遵守清规戒律,必会引起佛祖的不快,给自己带来灾难。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是用芭蕉叶和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帶着盐巴、辣子、腊肉、烧鸡、喃咪(傣语意思是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小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菜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
傣族人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这也是前人给留下的习惯及健胃的妙法,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先人是在尝试中而摸索总结出的经验,为发扬光大及繁衍后代,接力棒似的长期流传下来。
傣族人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棉做成的挎包(傣语称筒帕)。挎包五颜六色,色调都是那么的鲜艳夺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
挎包上的图案为多种多样,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是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毎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如用红色、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子孙不忘恩;孔雀图案,是表示生活吉祥如意;大象图案,是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总之图案繁多,不胜枚举,都有着新颖别致的内容,充分表现了傣族人热爱生活,钦慕大自然的美丽的风光,愿融入到大自然中,领略大自然风景的奇葩,追求幸福平安。
孟叔生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儿,叫孟巴,小的是女,叫孟英,就是出嫁的女儿。孟巴也和人家男孩一样,开始出家做和尚,在寺院虔诚学习,锻炼修养,还俗之后,渐渐长成了大人,成为一个性情憨厚,乐于助人,心地良善的好小伙。
他长得是那么的帅,那么的潇洒,那么的英武,是男人中的姣姣者,曾赢得了多少青春靓女对他的青睐,为赢得他的心,极力想讨好他,都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在他面前炫耀自己,引起他对她的注意,想随他到他家去。
那些倩女,好像无数的鲜花,吐着芳香争着为他开放,犹是百灵鸟,爭着为他展开歌喉,唱出美丽动人的歌,又似美丽的孔雀,争着为他开屏以展芳心,希望能引起他的目光的注视,能像磁石般的把他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燃起他的爱美之心,希望能成为他的伴侣,做一对鸳鸯戏水,沐浴在爱河之中。
自然界物竟天择,优胜劣汰,连飞禽走兽还懂得选优相配,何况是有着语言表达和心灵美的少女呢,她们当然愿物色到自己相中的白马王子能成为自己的佳偶,正宫娘娘怀里抱个长虫——相中的龙。因为这关系到她的终身幸福,能充满着罗曼蒂克的真挚的爱,从中撞击出生活美好的火花,闪放出绚丽的五光十色,谱写出一生美好的诗章,显现出人生多彩的光环,留下一生完美的记忆。
不管是人或是飞禽走兽,为繁衍后代,达到优生优育,都有着择偶的标准,那就是选择好的,体优的,漂亮的,看着没有缺陷的,就像人在饥饿中选择食物,如果在你面前放着一个白面馍馍和一个黑窝窝,你会毫无疑问的去拿那个白面馍馍,而不会丢掉白面馍馍去选择那个黑窝窝。虽然飞禽走兽没有人的思维能力,但它们也会懂得择优录用,就像同类雄兽聚在一起,为能获得与母兽的交配权而发生争斗,胜者赢得母兽的青睐,败者垂头丧气而去。而傣族人正是继承了群兽集聚在一起,予以择偶那样,形成了一个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姑娘们是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歌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交织一首完美的交响曲,从中展示出民族的风情和豪放,不分男女融集在一起,像是熙熙攘攘的海洋,里面的男者像海鸥在飞,女者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向蝴蝶般翩然起舞,来往穿梭,分不清谁是男,谁是女,呈现出一片欢腾的景象,从中看到人们生气勃勃,充满着对生活的乐趣,体现出生活的安康,对于太平盛世吉祥地讴歌和赞美,国泰民安,才能有此盛举。
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的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泼水节,又是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定情的节日。男女青年分成两队,拉开距离面对面的站着,各自将手中准备好的花包,抛给自己已相中的人。若是男者没有接住女者抛过来的花包,男者就得手拿一株花插到女者身上,以此表示歉意。若是女者没有接住男者拋过来的花包,女者也得手持一株花送给男者,表示道歉,说明两人虽有情,但没有缘分,虽不能成为对方的另一半,不能双宿双飞,但友情还在,只得说声“拜拜!”,就此分手,友好分离,在各自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若是男女双方都接住了对方拋过来的花包,说明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佛祖有意成全,彼此相悦,然后双双手拉手的离开,去到那背人的地方,谈情说爱去了,从中展现出民族的纯朴之风和道德的风范。如此择偶别据一格,十分新鲜,曾引来多少旅游者来此观光,以目睹泼水节的风采。
孟巴也参加了这泼水节定情的节日,持花包抛给了自己相中的一位青春靓丽的姑娘。那娇媚多情的姑娘喜气洋洋的一下子接住了他的花包,心领神会地报之一笑,表示欣然接受了他的爱,将她手中的花包拋给了孟巴,孟巴他也接住了她的花包,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人同时发出了会心的一笑,表示接受了佛祖的安排,然后两人眉目传情,心印相照,便双双手拉手,心照不宣地离开了人群,去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谈情说爱去了……
孟巴有了心上人之后,更加有了精神,更加勤奋,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把家里一切事务都料理得停停当当,不用父母操心。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知道儿子长大成人,金孔雀已落到他家的梧桐树上,准备积攒部分钱快把儿子的婚事给办了,也了却了父母的一桩心事。
因为此处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傣族人爱食用昆虫。他们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起飞,人们就敢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家后入锅焙干制酱。
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当然,这也是自己的祖先在自然界为生存而日积月累所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经验。
孟巴也喜食昆虫,爱去林中捕蝉和寻找蚂蚁蛋,没有想到,他去捕蝉和寻蚂蚁蛋的时候,竟意外的遭到了天大的横祸……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