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谢氏明珠

第18章

谢氏明珠 旈烟亦扬 3891 2024-10-21 17:14

  送走了安和公主这尊大佛,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老太太实在劳累不堪,但还记得向三老太太道谢,多谢她方才的仗义执言,让安和公主无话可说。

   虽都知道安和公主不会善罢甘休,但今天这一关总算过了,老太太这会没有主心骨,正准备回头找人商量怎么让公主消气。

   三老太太见潘氏如此,很是看不顺眼,有心提醒她说,身为一家主母,即便面对公主,也不能这样没骨头。郢国府的爵位是真刀真枪挣下来的,家里的男人是皇帝的大臣不是皇帝的奴才,当夫人的,更加不能堕了男人的脸面,家族的气势。

   可又想到南岭谢家眼下的局面,有些话,还是不要太明说的好,毕竟有些道理,明白的人不说都明白,不明白的人,说了不会领你的情反倒会觉得你多事。

   最后,三老太太只告诉她说:“晋王妃临走之前有言相告,此事托付魏老大人,或许可解。世子去接国公,大概很快就出来,你将晋王妃的话告诉国公与世子,看他们如何打算。”

   晋王妃所说的魏老大人不是别人,正是安和公主的公公,魏家的一家之主。

   魏无忧可是魏老大人的亲孙子,在谢家受了伤,难道还会帮着谢家安抚儿媳妇?老太太不是很能理解晋王妃的话。

   三老太太来京不久,自然也不知道晋王妃的提点是什么意思,但郢国府有国公有世子,她一个远亲,把话带到就是了,其余的,就轮不到她来管了。

   从青竹堂出来之后,三老太太便见两个堂侄孙在外面等着了。

   两个少年人,都是十四五岁的年纪,站在竹林边儿上,姿态比那俏直的竹竿儿还要漂亮。看见他们,三老太太心情就好了一些,在他们的陪伴之下回到乾琅阁,三老太太才问:“跟东宫公子搭上话了?”

   东宫公子,就是皇曾孙刑佑龄。

   谢氏主枝两兄弟大老远从南岭跑来,就是为了这件事儿。原本他们是准备在京城待些日子,等结交一些读书人,再慢慢观察东宫的行事,没有想到这回这么走运,竟然直接见到了皇曾孙刑佑龄本人,这个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谢函与谢意对视一眼,垂首道:“是。”

   “以你们所见,这位皇曾孙,可是年少有为?”

   “皇曾孙斯文儒雅,最是和气不过。”

   斯文儒雅,最和气不过?

   这种好气质,在一个皇位继承人身上,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在几位铁血亲王的衬托之下,就显得尤为单薄荏弱了。

   三老太太沉默良久,终于感叹一声:“这天下,才安稳了多久呀?”

   “三祖母慈悲心肠。”

   “这些日子,你们就好好游玩一番吧,等六丫头这事儿一过,咱们就回去。”

   “回去?”谢函不赞同地说:“三祖母,我们知道您的意思,但是我觉得,还是老话说得好,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便是因为危中有机遇,若咱们能够抓住这机遇,岂不是大好事一件?”

   就比如现在的郢国府,要不是当初跟着今上造/反,哪里会有现在的谢家?

   三老太太瞪了他一眼,呵斥道:“投机取巧,始终不是正途。”

   谢函挨了训斥,委屈地垂下了脑袋。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谢意才说:“我谢家出仕,一向凭得是真才实学,一味投机取巧的事,断然做不来。但凡成事者,却又不能不静待时机,所谓时机,自然不是平白出现,许多时候,危机确是时机。”

   谢意一向比谢函稳重,何况三老太太已经呵斥了谢函一顿,自然不能再呵斥谢意。

   只是她叹一口气,说的却是:“我犯难的,却是谢家无人。”

   谢家无人?

   谢家可是百年世家,即便现在不显了,但多年的底蕴毕竟还在,不说家中子弟,就是看门的伙计,随便拉出来一个,也能吟诗作对。要是有人敢说谢家无人,肯定会被笑掉大牙,偏这话是谢家自己人说的,谢函谢意兄弟两个,还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反驳的话来。

   的确,谢家小一辈已经长起来了,一个个被精心调/教着长大,眼看也是人才济济了。

   可有一点却是没错,谢家自前朝开始,就一味地重文轻武,这也是为何谢家后来,就算看准了时机,也难把握的原因。

   须知谢家的百年氏族的声明,可不仅仅是出过一位诗仙,一位词圣,三位书法大家以及十几位首辅大臣。谢家最鼎盛之时,是因为出过几位定国大将军,他们征战沙场,战功赫赫,还留下了十一部兵书。这才让世人心中认定,谢家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是国朝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这样的谢家,才能成为世家中的超等世家。

   然而征战沙场,毕竟是苦差事,后来孩子们生活□□逸,远没有了先祖的血气,虽文治上头造诣不小,可一味地重文轻武的后果就是自废了武功。

   就比如眼下的境况。

   在三老太太心中,太孙既然已经被封为储君,那就是名正言顺的未来君王。

   今上年事已高,等到谢家子弟出仕,就该新帝登基了。

   如果谢家出山,自然是追随新君。然而相比起来,那几位铁血王爷,实力实在不容小觑。

   若东宫强势还好,也当得臣下辅佐,可根据他们一直以来的观察,发现东宫这位太孙……怎么说呢?说斯文儒雅是赞美,其实是软弱又无担当,简直就是一个放大版的皇曾孙,两人不愧是父子。

   这才是谢家最为踌躇的。

   那几位王爷,眼下看着还算老实,那也是因为今上还在。待今上去了,登基的可不是他们的兄弟,而是小一辈又没什么能力的太孙。这还罢了,偏几位王爷,又都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人家一个个,不说文武双全,也是才智过人的了,他们若不生事倒还好,可是怎么看,那几位都不是甘为人下的。而聚集在皇太孙身边的那一大群书生,再厉害也挡不住刀枪啊!

   若谢家有人懂得带兵打仗还好,大不了临危之际匡扶社稷,偏如今的谢家,根本拿不出这样的人。就连以武封爵的郢国府,看看谢韵谢勋几兄弟,都弃武从文了,这可真是……

   谢家太早出仕,风险太大了。三老太太觉得,这事还是等回去以后,让男人们参详,她就不胡思乱想了。

   谢函跟谢意,见老太太已经做好了决定,只得听从安排,做好准备回南岭。

   另一边,看着儿子痛叫了一整夜的安和公主,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冲进宫里找皇帝告状去了。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