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风雷幽明水云闲

番外 与子偕老

风雷幽明水云闲 丢三落四郎 2972 2024-10-21 16:48

  一年以后,通往泉州府的路上大步流星走来了一个身材高大,眉目俊朗的汉子。在当地普遍个头比较矮小,皮肤黝黑的人中,他的出现便如鹤立鸡群一般非常显眼,因而他的一举一动就格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见他在打听泉州知府的所在时,人们都围上来热情地给他指路,七嘴八舌的好不热闹,路边卖水果的老妇人还热情地递给他一碗水给他解渴。

   这个外乡人就是程羲和了,他离开京城时就打定主意要来投靠杜渊之,真正地拜他为师学习武艺。之所以在外边盘桓这么久的时间,一是为了走天下看世界,另一个也是为了隐去自己的行踪,他了解自己的父亲,不想让杜渊之落人口实,惹来父亲的抱怨甚至是报复。这一年的见闻改变了他许多的认知,他从小在锦衣玉食中长大,即使小时候在外求学起码也是仆丛伺候,衣食无忧的,一直是在一个比较单纯的环境长大,即使绝不会有:没有饭吃,何不吃肉粥之类无知的见识,但也从来没有对生活到底会有怎样艰辛的有过深刻的认识。哪怕在锦衣卫那个政治无比黑暗的环境里,他看到最多的是背后的勾心斗角,对囚徒的威胁利诱,酷刑迫害,同事之间还有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哪怕暗地里争得个你死我活,表面上还是温文尔雅的。而在这一年,程羲和在民间见识到了人性中最赤裸裸的凶残和狠毒,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饥饿和官员对百姓的倾轧。

   自去年开始气候出现了异常,夏寒冬暖,今年冬天又变为酷寒,北方大雪,各地都有多人冻死的消息,他听说如广东那样常年冬天不见雪的地方竟然也连连大雪,而且一下就是六到八日,致使山谷冰封,树木庄稼大都冻死冻伤,许多地方的庄稼大量减产,有的地方甚至到了颗粒无收的地步,但朝廷对此并无反应,地方官员照样催逼税赋,导致了大量农民交不起租税,不得不弃地逃荒。有些胆大妄为的就三五成群起来造反,围个山头,拦个河道,打家劫舍,杀人越货。而缺乏财政支持的地方官员对此无能为力。程羲和这一路走来,看见了许多民不聊生的触目惊心的画面,自己也遇到了好几拨拦路抢劫的土匪,这些人穷凶极恶,已经抛弃了善良的根本,也没有了是非观念,遇到过路客商要抢要杀,本乡本土的百姓也不会放过。要不是他有超高的武艺,一路过关斩将,他都会有性命之忧,这让他感觉到了异象,人心不古,世道即将大坏,这更坚定了他要跟随杜渊之学习大道的决心。

   所以一到此地见民风淳朴,程羲和不由心生好感,大感安慰。可惜他听不懂那些人的“鸟语”方言,不由得有些苦恼。围观的百姓也议论纷纷,抓耳挠腮的,替他着急。

   突然,一个老人家高兴地叫嚷起来,喊了一个过路的年轻男子过来,此人不过十几岁的少年,眼睛细长,容貌俊秀,看见大伙围在一起,他先是满脸的笑意地一一打招呼、问好,举手投足落落大方。听到说程羲和要去见知府杜大人,少年笑容不变,用带着浓重方言口音的官话十分热情地问明他的来历,随即叫来一辆马车亲自把他送到杜府,他的礼貌和大方让程羲和心生好感,他小心翼翼探听他底细的机灵让他忍俊不禁,直到见到了杜渊之才知道,原来他是杜玉清四舅舅的儿子阿峰,当年少年郎如今已经是见多识广能够独当一面的少东家了。

   见到程羲和,杜渊之并不诧异,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而程羲和的情绪却在杜渊之那宽和温煦的笑意一下变得无法自持,他噗通跪在他面前一下,泪流满面痛哭起来,连声叫着:“师父,师父,请收下我。”杜渊之让他起来再说话,他却连连摇头,抱住杜渊之只是痛哭。男子汉的哭泣撼天动地让人动容,左右的人不由自主都泪满衣襟,杜渊之的眼睛也有些湿润,他摒弃了众人和他单独交流长谈,而这一长谈就是一整夜。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只知道杜渊之最后收下了这个徒弟,也是他一生唯一的徒弟。

   程羲和后来一直没有再婚,一辈子随侍候在杜渊之身边,后来是杜渊之做主将阿志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他。程羲和和杜玉清以后也没有再单独见过面,但他们一直保持着通信,在信中程羲和仍然称她为清弟,杜玉清称他为大哥,他们谈武功,谈世事,谈杜渊之,就是没有谈彼此。偶尔,只是偶尔,程羲和会在信中的末尾加上一句话:“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杜玉清就会回一句:“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杜玉清成亲后在家相夫教子,很少抛头露面。范斯远后来在仕途上并没有如人意料的辉煌,他在四十多岁做到浙江巡抚后就以身体不好的名义致仕退隐了,让许多人扼腕叹息。有的人就觉得他聪明,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过得进退有度,实在是审时度势。后来范斯远把全家迁到了江南,一直在那里安享生活。他和杜玉清要不归居田园,要不游山玩水,呼朋唤友,好不快活。夫妻二人生活上十分闲散,似乎都不很在意,唯有一点一直坚持着,就是不论在范斯远任上还是归居乡里,他们都热心地办公学,除了家族子弟之外,还大力资助贫寒士子读书。

   他们生有五男三女,后来都健康地活了下来,夫妻二人在子女教育上十分放松,除了经典必读之外,并不强迫他们一定去考学做官,子女于是各从他们自己的兴趣,不拘一格,而且各个成才。不论读书做官,还是经商从军,都十分出息。范渐渐成为江南大家,当地公然的有福之家,历经几百年而不衰。而且不仅于此,范家越到后来,子弟成才的效益越发显现出来,到了新时代成为大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的人物比比皆是。

   范斯远活到了八十四岁,他望着仍然皮肤光洁、脊背挺直的杜玉清深情地说:“阿杏,遇到你是我最大的幸福。”范斯远去世后,杜玉清又活了二十年,到一百零三岁时去世,仍然耳清目明,是朝野闻名敬重的百岁老人。去世前一天,大雪初霁,杜玉清沐浴更衣后把儿孙都叫到跟前,每人叮嘱几句,如常上床休息。第二天早家人才发现她已经去世了,面容平静安详,仿佛还在沉睡之中。家人在悲恸之后又纷纷微笑起来,祖母(曾祖母)昨天说:风光月霁,是吾心太虚真境;鸟语花阴,是吾心无尽生意。原来是这个意思。

   杜玉清的出殡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事,送葬的队伍绵延足有十多里,她的子女,单单是直系的儿孙已有五代,加上旁系,远亲,弟子,再传弟子,不论居住在十里八乡,还是远在京城为官的都赶了回来。他们身穿孝服,仿佛一条游动的长河,哀恸天地,蔚为壮观,沿途百姓家家设香案祭拜,吊念这位传奇老人的离去。

   至今,范家宗祠里祖先画像上,一直是杜玉清和范斯远并列而坐,同享着子孙们的祭拜,那是范斯远临死的交代,也是子孙的心愿,在那重男轻女的时代,那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上一章 | 最后一章没有了,前往书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