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拣宝

第1031章 草书天下称独步

拣宝 4857 2024-10-21 13:22

  当然,眼下这幅草书字帖,肯定不可能是张芝的作品。不过,这幅作品的作者,却是一位与张芝同等级的草书大家。

   “怀素?”

   一瞬间,一个专家惊喜交集之余,也有几分不确定:“你们看看,这是怀素的笔法吗?”

   “怀素和尚的狂草?”

   与此同时,其他人也纷纷反应过来,眼睛又迸发出闪亮的光芒。

   关于怀素和尚,想必很多喜欢书法的人不会陌生。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位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唐代,那是继魏晋之后,中国书法的另外一个高峰期。无论是初唐四大名家,还是中唐的颜筋柳骨,都让人津津乐道。然而要是提到草书,恐怕在大家的印象之中,整个唐代两三百年间,唯有两个人值得一提而已。

   这两人自然就是张旭,以及怀素和尚。张旭不必多提,却是有草圣之称,他的草书更是与李白的诗、裴将军的剑,号称天下三绝。

   至于怀素,却是一个和尚,一个不守清规戒律的和尚。他幼年出家,少年时痴迷书法,沉溺于纸笔翰墨,整天介乱写乱画,曾两次被驱离寺院。

   不过,据人考究,怀素出家,肯定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由于家贫。因为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曾做过县令、长史之类的小官,按照他的家世与门第,也算是满门书香。

   只不过,怀素和尚的家族之中,好像有出家的传统。比如说他的伯祖父惠融,就是僧人,也是一个书法家,他学习欧阳询的书法,几乎可以乱真。

   另外,出家也有出家的好处。毕竟那个时期正逢安史之乱,怀素和尚在寺院清修,可谓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管政治风云多么动荡,都与他无关,甚至能够静下心来练习书法,这才成为了一代名家。

   就是明白怀素和尚的名头,更加清楚他的草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周老等人才会那么兴奋。而且与其他书法名家的字帖相比,怀素和尚的草书更加容易鉴定。想想就知道了,尽管草书很容易写,但是写得好的却极少。就好像是太极拳一样,易学难精。

   尤其是怀素和尚的草书,犹如夏去多奇峰,变化莫测。

   一般人不要说学了,就是临摹也难以把握其中的精髓神韵。就是这个缘故,所以收藏市场上,各种书法名家的赝品十分常见,但是草书作品却非常稀少。一是懂得欣赏草书,愿意购买草书的人就不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模仿的困难程度了。

   也是基于这个理由,经过一番研究之后,一个专家肯定无疑:“这是怀素狂草真迹。”

   “你们看,草书作品笔法似游丝,犹如轻盈的彩绸,在回环缠绕之中,你永远找不到打结的结点。……”

   此时,专家分析起来:“这个就是怀素草书的特点,一般人以为怀素的狂,那是泼墨大写意,其实是片面的看法。其实在我看来,怀素的笔法更偏向于细腻,只是细腻内敛,常人难以察觉罢了。”

   “嗯。”

   旁边有人赞同:“作品通篇神采飞扬,笔墨活泼飞动,笔下虎虎生风,乍看好像一条激流奔涌的大河,在波澜壮阔中高潮迭起。但是细看,却仿佛含蓄而内敛的小溪,在潺潺流动之中透出清丽秀挺之气,蜿蜒曲折,绵绵不绝。”

   在专家评点的时候,王观也是认真聆听,不过由于对草书研究不多,倒是体会不到专家形容的韵味。然而仔细观赏,确实觉得这篇草书字帖文字错落有致,篇幅字体更是疏密合理,笔墨浓淡相宜,让人看起来感觉十分舒服,确实是篇好作品。

   不是王观肤浅,实际上这也是鉴定的小窍门。因为书法字帖,通篇都是文字,反而更要注重赏心悦目的效果。不然的话,全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估计看得眼睛都花了,哪有什么欣赏的心情。

   所以说,一篇好的书法作品,首先要考虑其中的布局,还人笔墨的浓淡。尤其是长篇书法大作,哪里该疏,哪里该密,落笔什么时候重,什么时候轻,都是很有讲究的事情。

   疏得太厉害不行,那就显得松松垮垮,不成样子。但是密得紧凑,又显得拥挤不堪。笔墨的浓淡也是这样,墨色淋漓固然好,但是过犹不及,又显得乌黑一团。相反,要是笔墨十分轻淡,似有若无,看着都觉得费劲。

   就是由于有诸多的讲究,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的名家字帖,无一不是精品佳作,堪称是后人练习书法的范本。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确信道:“不仅是怀素的作品,而且更是他中年以后,领略了书法的真谛,书法创作进入了巅峰状态的手笔。”

   “这话有什么根据?”旁边有人好奇道,毕竟也不是谁都懂得鉴定书法字帖的,看不出其中的精妙绝伦来也很正常。

   “当然有依据。”

   此时,那个专家笑道:“据史料记载,怀素和尚年轻的时候,练习书法很勤奋,曾种植上万株芭蕉树,把叶子都剪下来,用来练习书法。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怀素少年的时候,却没有师承,却为他的书法创新埋下了伏笔。”

   “毕竟众所周知,在盛唐走向晚唐的时代,唐朝书法氛围崇尚法度。王羲之书法在初唐,受到唐太宗的追捧,时人更是趋之若鹜。然而,怀素却是一个叛逆者,并不在意当代的艺术潮流,更多的是自己探索。”

   说话之间,专家感叹道:“安史之乱之后,大诗人李白南游洞庭潇湘。这一年,李白五十九岁,怀素正值弱冠之年,他慕名前往李白处求诗。这是怀素第一次遇到李白,也是唯一一次与其交往。”

   “两个人性情相近,李白斗酒诗百篇,怀素醉酒字更狂。作为长者,李白爱惜人才,更提拔后学,对怀素创新给予了肯定,甚至写诗赞扬。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一首草书歌行,道尽的李白对怀素的偏爱与推崇。

   王逸少就是王羲之,张伯英则是张芝,张颠自然是张旭。李白说王张两人浪得虚名,是因为他们的艺术成就已成为了过去。又说张旭老死不算数,重在推崇少年怀素英名。

   当然,不师古三字,旨在表明怀素的创新精神。

   “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诗比较夸张,而且他性情豪爽,觉得一个人好,那肯定把对方使劲地捧高,也不怕对方掉下来摔死。”

   适时,专家笑道:“幸好怀素也没有辜负李白的期望,年轻的时候肯定当不得草书独步天下的称赞。但是到了中年,经过十几年的游学,他的书法也进入略无凝滞的境界了。”

   “当然,所谓的不师古,也只说对了一半。年轻时候的怀素,的确是不师古,但是过了而立之年,他的书法就开始处于彷徨的阶段,笔法停滞不前,遇到瓶颈了。”

   “发现自己的书法没有提高之后,他就开始四处游学。在游历的过程中,他谒见当代的名家,观赏前人墨宝,然后豁然开朗。”

   “然而怀素真正获得笔法精髓,却是拜见他的表叔邬彤之后,才逐渐领悟到魏晋的笔法。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也是颜真卿的同窗。邬彤把怀素留在家中,他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的草书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的书法,如寒冬枯树等缺点,都一一讲解给了怀素。”

   说话之间,专家感慨万端:“如果说,怀素青少年时期的书法,凭借的是艺术直觉。那他三十岁以后的艺术探索,则是在艺术传统中求索。而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笔法传承,笔法则是魏晋书法的核心机密。”

   “掌握了这个核心机密,怀素终于书法大成,在拜访颜真卿的时候,颜真卿也不吝啬,把十二笔意倾囊相授,并且询问怀素对于草书的感悟。”

   说到这里,专家又是一叹:“怀素和尚表示自己师法自然,曾经长时间观察夏云的姿态,发现云朵随着风势,转化而变化莫测,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蛟龙翻腾,或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或如大鹏展翅,平原走马,不胜枚举,美妙无穷。”

   “这个就是夏云多奇峰的境界,也是怀素草书大成的表现。”

   说话之间,专家示意道:“你们看这幅作品,书法变幻无常,是不是就好像夏云一般,不仅奇峰突起,书法的线条也十分多样化。细腻飘逸的游丝,状若天女散花的笔致,把隶书与章草的规范,娴熟而技巧地纳入了囊中。”

   在这个专家的分析之中,大家也颇为认可他的判断。毕竟,人家本来就是专门研究书法的大专家,发言自然格外有权威性。再说了,其他人的眼睛也没瞎,经过细致的研究之后,发现绢纸果然是唐代的东西。

   一番印证之后,众人也可以肯定,这又是一件不亚于李公麟九歌图卷的稀世珍宝……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