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有许多介绍性的东西,可能有人不爱看,老驴特地多写了许多免费字。国内的情况,就写到此了,以后会出现很少,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这是什么年代,2001年,中国“没有电影”的年代。
一部国产片小成本喜剧爱情故事,能够在第一周拿下4150万元的票房成绩,简直堪称神迹,超越了以往的所有票房纪录。
在新东安商场6层的百老汇影城售票柜台前,一对青年男女购买了标价25元的两张《我的野蛮女友》电影票。《法制日报》记者问这对年轻人是否知道“票房”、“首日票房”、“首周末票房”、“总票房”等概念。
他们说从博影网、电影报道中有所了解,知道“票房”即指电影在影院上映期间卖出电影票的总额,但国内好像没有这回事,都是在看好莱坞的电影报道。知道陈天都的电影又拿到了周末票房冠军,才知道这个概念的。
大华电影院距新东安商场不远,一位准备观看《我的野蛮女友》的中年观众告诉记者,他读报了解到一些有关电影票房的事,“中国还没有统计票房的吧,也是因为以前没有国产片。而且即使有统计,这里边好像也挺乱乎的,弄不清真假,反正都为中影自己搞的吧。”
在这个年代,如果有哪个导演敢说自己的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定是天荒夜谈。哪怕得到金球奖最佳导演的李案回来,同样不敢说这种话。
但这一切都不适用于陈天都身上,就全然不管用了。从第一部电影《第六感》创造了差点打破《拯救大兵瑞恩》的八千万票房时。这就注定成为一个奇迹创造者。果不其然,第二部电影《黑客帝国》直接票房过亿,成为近年来少有的票房过亿影片。
直到如今,多年的媒体吹捧,多年的观众追捧,多年的固定影迷粉丝培养,到他一部小电影的《我的野蛮女友》上映。亦取得了让人望尘莫及的票房,着实让媒体记者“满眼金星”。
但是这一切依然叫人难以置信。然后自然就是怀疑了,相当一批人质疑这个票房的真实性。
“影视界嘴大成风,媒体盲目追捧,公众将信将疑。”已有30年影视界报道经验的资深影视记者任学路对此感到困惑。与其映衬的是另一番“风景”———“票房传言”以其尖锐的攻击性不时刺激业内各方敏感神经。作为发行方的中影也出来联合矩阵,召开发布会回应这种质疑。
林芝玲在发布会上说,“大家都知道国内统计票房的各种漏洞,其实我们宁可不去统计票房,但为了网站最新数据,却依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做这个工作,幸而得到中影集团大力帮助。饶是如此,博影网上依然雇佣了全国四百多个大学生,参与票房统计。没想到也查出了许多脏乱的现象。”
随后发布了几张照片。上面一张票是《我的野蛮女友》,可后面打印的却是另外一部几乎听都没听过的电影名字。有一张影院排片排了十场,结果只上报两场。
“哇。好黑呀!”记者们一片沸腾,“这是怎么回事?林总监,请详细说说吧。”
林芝玲表情微微沉重,可她一口娃娃音,让人严肃不起来。清脆悦耳的声音说道:“其实在《无间道》上映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注意到这种问题了。直到如今我们才公布出来。为防止《无间道》票房偷漏报事件重演,《野蛮女友》加大票房监督力度。派专人监管监督。”
她随后给出了证据,“这也是矩阵反盗版基金会的功劳。偷票、漏报、瞒报,甚至勾结贩卖盗版,谁还能知道其中还有多少问题。影院偷报漏报的现象十分普遍,只因为我们的《我的野蛮女友》这次与院方发布之前,打破了院线方与制片方分配不合理的制度,比往常多增加了5个百分点。这个协议签下之后,刺激了一些人的口袋,就如此铤而走险,做起这种勾当,实在让人不耻。”
“哗~~!居然还有这回事,怎么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打破既有的院线分配比例,这可是大事啊,这么大的事,事前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有。”
其实这也不怪媒体,因为此前谁没事去关注国产电影的票房啊,陈天都也不太在乎国内的票房数据如何,这些全是范氷氷上位之后做的主张。可这是一谭深水呀,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贸贸然就捅了进去。
如果换成王忠君之流,肯定会打打嘴仗,找中影来解决。但陈天都偏偏也是一个激进分子,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还能当没看见?有了老板支持,她们才不管其他呢。
“林总监,林总监。能具体说说不合理的制度吗,究竟哪里不合理,矩阵电影的具体分配比例又是如何?”
林芝玲马上微笑闭口不答,这种问题谁会来挑明,矩阵自己还要开院线呢。
合不合理要看从谁的角度,先来看下目前的计算方式。假设总票房收入是100,其中电影专项基金为总票房收入的5%,营业税为总票房收入的3.3%,剩余的91.7%中影院和院线占据57%(其中院线可分得3%~5%),制片和发行方最多只能占到43%。
发行和制片如果不是一家人则发行方先扣除拷贝洗印和宣传推广成本和其他相关费用再将剩余按五五与投资方分成。由此可见离收钱最近的是影院,花钱最早收入最晚的是投资方。单纯从这点看,对于投资方是不合理的。
但这又是一个合理的链条。现在欠缺的是对影院的票房监管,对发行方的合理宣传投入监督和评估。即便制片和发行多争取两个点,对整体的改善是没有特别意义的。
除非有一天像美国一样。当票房对影院不是绝对收入指标的时候,在影片上映前两周大幅度的调高制片和发行的分配比例的时候,再来谈谈合理性吧。
“影院全懵了。”林芝玲其实还有这一句话没说出口呢,想了想,还是少得罪些人。然后甜美的将电影发行方之一的中影发言人引荐出来。
中影韩三品亲自出马,宣布道:“今年年末就要颁发适时新的院线制度,加快统合全国闲散影院。就是为了祛除这种烂相。我们有志于打破目前国产电影的僵局,也愿意与所有志同道合者一起为国产电影崛起而努力……竞争让观众重回电影院!”
也无怪中影这次会支持。谁到了这份上,都会要寻找出路。
前几年国产影片的票房不到全国总票房的一半,院线制的成立,将会有一个真正市场化的更好的业绩。其实。1993年我国电影发映发行进入市场化以来,始终没有摆脱事业化管理的影子。
国民在呼吁繁荣国产影片,上头也厌恶看不到国产电影。
所以,国产影片的放映发行的票房收入,也是政府管理部门考量一个电影反映发行机构年终业绩的非市场化的指标。在各机构重视这一非市场化的指标同时,必然落入违背市场化运作的怪圈,《我的野蛮女友》就是其中得益的幸运者。
今年的《速度与激|情》、《珍珠港》等大片在国内上映,引发票房狂潮,但毕竟还是属于好莱坞电影。国产影片的票房一直不振。与同年度国外大片收入形成严重反差,如何让这个反差在年终总结报告中不至于特别尴尬?
《我的野蛮女友》成了救命稻草。
这是一部完全的国产片,而且谁能确定陈天都以后还拍不拍国语片呢。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中影配合矩阵强势推出,虽然直接负责该片发行的不是中影公司,但中影公司却作了最大配合,把原定同时发行的李联杰的《宇宙追缉令》等大片的发行期挪到了春节后,给《我的野蛮女友》让道。
《我的野蛮女友》受益,别人都没话说。谁叫能拍出大票房电影的只有他呢。
当然,另外一部跟着受益的电影。还有冯笑刚即将上映的《大腕》,他们完全是沾了光。矩阵在前面开路,他们在背后享福,兴许这会儿还正偷着乐呢。
这个配合让京城观众在近一个月内,走到哪家影院,都有机会看这部影片。这种含有非市场化成分的举动的成功实现,也依赖于一个城市院线的垄断。
所以,对院线改革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内地导演、制片商,包括冯笑刚、张一谋、王忠君、张卫平等人。张艺谋的《英雄》早就关机,为何秘而不宣,他在等来年底内地的公映档期,如果影片内容提前走光,在这近一年的等待中,保不准谁会就此依葫芦画瓢,拍出一个《英雄》的双胞胎来叫板,那几个亿的投资就泡汤了。
比张一谋更累的还有《天地英雄》,这部已经完成的影片,把公映期放在了明年,为的就是等一个类似于《大腕》的运气。
导演张一谋对此格外欣慰:“票房不一定是评判好电影的主要标准,但只要你的发行放映体制是市场化的正常多元竞争,那好电影肯定有好的票房回报。”
次日,这些新闻再次引起轰动。记者去影院一看,果然发现了许多学生监察员。有人告诉记者,每天都来,与影院的人都熟了。
其实矩阵为何如此费力“痛剿”票房?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按照国际惯例,片方与影院的票房分账,是按照放映时间,片方分成逐渐递减的方式。
“如首周票房分成是片方第一周拿到80%至90%,影院分到10%至20%;第二周片方拿到70%,影院分到30%,依次递减下去。国内的票房分账比例一般是片方得到30%至40%,院线与影院拿到60%至70%。这笔账是明摆着的,如果一部电影票房1000万元,制片方得到400万元。”上述工作人员如是说。
那么稍稍瞒报拖延一下,哪怕是晚报上一两周,其中分出的利益就会全归电影院。直接跟钱有关系,鬼才不上心。
近日来接连爆出的影院黑幕,也让全国观众侧目。难怪国产电影起不来,都是这帮蛀虫在作祟。
可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细心的京城人就会发现,中影电影院、京城剧院两家影院,悄然从京城影院电影预告表中撤离,而北三环双安商场对面,原澳华影院已装饰一新,更名为华星国际影城。
这三家影院有个共同的大家———中影星美院线,这个新成立的跨省院线在京的这三家影院,打破了京城新影联对京城电影市场的长期市场垄断。这是中影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的举措。
而身处这场改革春风之中的《我的野蛮女友》,就在这种无比照顾的环境下,卖力的蔓延,散播。
可这一切,作为正主的陈天都其实并不关心。完成了香港行之后,就称作飞机直飞韩国,为他的新电影展开宣传。而此刻韩国机场内,已经等待了一片密密麻麻的身影。(未完待续)R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