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汉很不满。
别人捧着村长,他可不惯着。
想指使他闺女,就是不成。
村长无奈:“他们又不认识我儿子,肯定不能把这些送给我儿子。小桑招人稀罕,他们才愿意送给小桑呐。
你说咱们村有几家的盘子碗是好的?要是能白捡些好的换了,多好。”
陈小桑觉得村长说的不错。
这些盘子碗他们不要,窑场也是要丢掉的。
可陈老汉不这么想啊。
他觉得让闺女去问人要盘子碗,就是让闺女给人低头。
村长气得磨牙。
陈宝来就是茅坑里的石头,脾气又臭又硬。
陈小桑提议:“村长,我去要盘子碗回来,你能不能让我家西边那户的宅基地卖给我们家呀?”
陈老汉双眼一亮,要是能有那块宅基地,他家还能再建五六间青砖大瓦房。
还没出生的孙子孙女们的屋子也有了。
以往他还在想怎么建新屋子呢,今儿可算找着由头了。
“对,你帮我们跟大山家说说。”
村长想了想,觉得问题不大。
大山家人口不多,占的宅基地大,又没建新屋子。
上回跟陈大富家买了一间青砖大瓦房,全家都搬到陈大富以前住的屋子了,自家几间茅草屋没人住。
“明儿我跟他说说,他要是答应,你们就出钱买。”
村长应道:“这事儿我不能打包票,他要价多少我也说不准。”
陈小桑很高兴:“不管能不能买到,我们都很感谢村长。”
自从云苓和天冬来家里住后,老陈家就没空屋了。
新出生的五柱已经没自己的屋子了,大树媳妇又有了身子,过几个月就得生了。
陈老汉最近正想这事儿呢。
实在不行,只能在山脚下建几间青砖大瓦房。
只是这样,一家人就不能住在一块儿了。
陈老汉不太乐意,这才一直拖着。
陈小桑一回家就冲进书房,拉着沈大郎说明儿还去窑场的事儿。
沈大郎顾不上看书,点着灯坐在屋子里,连着画了四张图。
他颜料用完了,只能用墨先描边,到时候再借老徐的颜料用。
左右是要跑一趟窑场的,不能白去一趟。
第二天一早,老陈家就忙活起来。
几个树媳妇都在归置要带回娘家的东西。
能回娘家,大家都高兴得紧。
吃了早饭,就各自挑着东西回娘家了。
二树媳妇没娘家,自是不用回的。
陈二树代替李氏去了老李家。
五树媳妇坐着牛车回的娘家。
老吴家正忙活开门,见五树媳妇回来,一个个都吓了一大跳。
吴老掌柜忍不住问她:“你咋又回来了?”
五树媳妇不乐意了:“我咋还不能回娘家了?”
“谁家出嫁的闺女跟你这么往娘家跑的?”
吴家老嫂子很不赞同地瞅着自家闺女。
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婆家的人了,一般没什么事都不好回娘家,不然婆家要不高兴的。
她家闺女嫁出去才个把月就往娘家跑,怎么看怎么不像话。
吴家老嫂子小心地问她:“你是不是被欺负了?”
五树媳妇摇摇头:“娘你想哪儿去了,我在婆家好着呐。今儿回来,是回来送端午节的。”
吴家人这才松了口气。
瞅着送的东西,虽然不多,也过得去。
再加上昨天李氏送来的牛肉和牛杂,就显得很多了。
吴家老嫂子牵着自家闺女的手,问了她在老陈家的事儿。
听完她说的,吴家人都安心了。
吴家老嫂子笑道:“你婆家是宽厚人家,对你好,你对他们得比对我还好。”
“我知道的 娘,我就学五树,啥事儿都听爹娘的。五树说了,我们不愁吃不愁穿,用不着操心。”
“能不操心,是你的福气。”吴家老嫂子笑着道。
若是嫁到别家,她肯定要叮嘱闺女多个心眼,不能任由别人欺负。
刚刚听闺女说的,老陈家真真是一碗水端平。
就算偏心,也只是偏疼小闺女。最小的孩子嘛,总归是放在心坎上疼的。
等小闺女长大了要嫁出去的,爹娘偏心些倒也没什么。
在老陈家要是有多的心眼,反倒显得闺女不亲厚了。
五树媳妇把卤肉方子的事儿也给跟她娘说了。
吴家老嫂子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家了不得啊,这种好方子都弄得出来。”吴家大哥惊奇。
吴家老掌柜慢悠悠摸着自己的胡子,心满意足道:“我早说过了,他一家子不得了。要是再过几年,咱家都是高攀他家。”
以前吴家几个儿子不信他们爹的话。
他们家在县城有铺子有房子,老陈家混得再好,也是个庄户人家,怎么比得上他们老吴家?
可这几回下来,他们倒是信了。
老陈家家里厚实得很,比他家弱不了多少。
陈小桑吃了午饭,就拉了沈大郎赶着牛车往窑场跑。
到窑场时,已经是半下午了。
才到窑场,徐三郎就跑过来了。
“你们今儿咋来了?”
陈小桑先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就道:“我们昨晚用了三郎哥的盘子碗,可好用了,今天特意来谢谢你的。”
沈大郎昧着良心附和了声“嗯”。
徐三郎高兴地差点跳起来。
“喜欢就好,你们渴了吧,进屋喝口水吧。”
陈小桑把她娘烙的饼子塞到徐三郎手里,笑呵呵道:“这是我娘给你烙的饼子,还让我好好谢谢你呢。”
徐三郎把饼子当成宝贝,一点不敢弄脏。
“你们还要不?我们家堆了不少,要不你全拉回去吧?”徐三郎兴奋地提议。
陈小桑笑容咧得更大了:“可以吗?”
“可以呀,你想要多少就拿多少。”徐三郎热情道:“要是不够,我再帮你烧。”
陈小桑听得心动:“你会烧陶罐子不?坛子也可以。”
“我还没学。”徐三郎很遗憾:“我最近才能烧好盘子和碗,陶罐得往后才能学。”
陈小桑安慰他:“没关系,等你以后烧了再给我好了。”
徐三郎又高兴了:“你要几个?”
“你烧多少,我就要多少。”陈小桑给他比划:“我家很大很大,可以腌很多酸菜。等我家腌好了,送给你吃。”
徐三郎高兴地差点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