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去京城,二嫂还在啊,他们也会来害二嫂。你们想让二嫂也跟我一起去陈家么?那二哥怎么办?三柱四柱怎么办?”
陈老汉和李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尴尬。
两人最近全把心思放在小桑去不去陈家了,竟然没想到这一茬儿。
李氏也急了:“总不能让咱二树跟他媳妇分居两地啊。”
陈老汉急得直挠头:“这倒是,要不然,让二树带着他媳妇孩子跟小桑一块儿住到京城去?”
“二树又不是陈家的血脉,去陈家住着像什么话?”李氏泄气。
陈老汉恨不得把头上几根毛都拔下来。
这可真是个大难事。
可二儿媳也危险啊。
他琢磨来琢磨去,可算想出一个法子了:“让二树入赘吧,反正陈恒就两个闺女,招赘一个女婿不过分。”
这一想,又觉得是个好主意。
他松了口气:“二树要是去了陈家,还能帮着照顾小桑。”
李氏心里是有些不愿意的。
好好的儿子,给人当上门女婿,还得受气。
最要紧的,是老丈人和丈母娘都没了,连个护着他们的人都没有。
“陈家能愿意么?”李氏消极得问道。
陈老汉扁嘴:“愿不愿意的,不也得跟老爷子好好说说么。”
陈小桑没想到他们会想出这个法子,顺嘴问他们:“你们舍得儿子入赘么?之前三嫂家想三哥入赘,你们还不答应呢。”
“那不一样。”陈老汉摆摆手:“老三那时候还没成亲,咱不愿意能再去说亲。你二哥跟你二嫂这么多年夫妻,又有两个孩子,怎么也不能拆散他们。”
李氏叹气:“我是怕他们受气。”
陈老汉咬牙:“跟命比起来,受点气算什么。再不济,咱二树有手有脚,也能养活媳妇孩子。咱把家里钱多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去京城做小生意。”
“京城做生意很难的。”陈小桑忍不住道。
陈老汉道:“你这孩子是顶聪明的,肯定能找到挣钱的营生。咱家在这儿还能挣钱,不够了你们找家里要,总归不会让你们饿着。”
家里还有田地和铺子,这就是他的底气。
“咱不吃陈家不喝陈家的,只要偶尔走动走动,让他们护着咱家的孩子,陈家总不会给他们气受吧?”
陈老汉越说越顺溜。
若是二树也一块儿去了,小桑还有人照应,他倒是放心了。
陈老汉兴致勃勃起来:“咱不是给小桑准备了不少嫁妆么?一块儿给小桑带去京城。我再把家里田地卖一些,慢慢你们就在京城站稳了。”
李氏见他都乐开花了,忍不住道:“你刚刚还舍不得小桑去京城,这会儿怎么高兴成这样了?”
“之前是舍不得她,这不是二树能帮咱看着小桑么。她日子差不了,咱有空了就去看看她。”
陈老汉美滋滋:“等大郎有空了,也让他送小桑回来看看咱。”
李氏:……老头子说变就变。
不过,要是二树一家子都去了,小桑还能跟他们一块儿,也有个照应。
她点点头:“这也是个法子。”
陈小桑忍不住问他们:“既然二哥一家子都去京城,为什么咱们一家不一起去京城呢?”
陈老汉摆摆手:“京城的东西多贵啊,吃一顿饭都得好几两银子,咱这一大家子一顿饭都得吃它十几二十两,多少家底都得吃穷喽。”
李氏也点头:“不单单是吃的,咱去京城也没地儿住啊。吃的喝的,样样都得花钱,咱家底可撑不住。”
他们家虽然有家底,可跟京城的人比还是差不少。
这些日子,他们也听二树和小桑说了不少京城的事儿。
真要是一家去京城,没多久就得把家底败光。
陈老汉道:“咱在村里,还能靠着田地过活,总归不能饿着。再说,你们在京城要是没钱了,我们还能让人给你们捎过去,总有个支撑。”
陈小桑眨眨眼:“我们可以先租屋子,再用家里的银钱买个小铺子,你们一块儿去做生意呀。”
“京城的铺子要多少钱呐?”
陈小桑也没问过,不过她很自信:“我们手头的银钱应该够买一间铺子,爹娘,我们一起去京城吧,不然咱们以后能见面的时候就很少了。”
李氏很心动,扭头去看陈老汉。
陈老汉也想啊,可一想到自己兜里那点银子,心里又没底。
“咱的田地不能卖的。”陈老汉嘀咕。
这就是他一家子的活口。
陈小桑跑回屋子,很快捧回来一个木匣子,往他床上一放,将锁打开,里头全是各种首饰,还有不少金子。
那首饰在灯光的照射下简直闪闪发光,刺得陈老汉和李氏睁不开眼。
陈小桑很有底气道:“这些都是京城的夫人们送给我的,肯定都很值钱,我们卖了,再加上家里的银钱,应该够买一间铺子了。”
陈老汉“嘶”了口气:“这些东西能换一个宅子?”
陈小桑也不知道,不过这个时候不能露怯,她道:“这些很值钱,还有很多金子呢。”
说着,便将里头一些金花生之类的东西拿出来给陈老汉看。
陈老汉不懂那些玉啊宝石啊,可金子他认识啊。
他接了金子过去看来看去:“还真是金子,闺女啊,你哪儿来这么多好东西啊?”
陈小桑便将自己在京城的事儿说了。
陈老汉连连抽气:“陈二夫人也太大方了,竟然给你弄了这么多好东西!”
他当家人,当然明白礼尚往来的道理。
看着像是各家夫人送的,可实际上,陈二夫人要还礼的,算来算去,还是陈家出的。
陈老汉放下东西,忍着贪心把盖子盖上,咬牙道:“这些都是你的嫁妆,咱不能卖。”
李氏也收回视线,道:“咱不能占你的便宜。”
“没有了再挣嘛,陈小桑又把盖子打开:“这些东西我又不爱戴,本来就是为了应急的嘛。娘手上还有多少银钱啊,我们凑一凑,保不齐还能买一间大铺子呢。”
李氏经常算账,这会儿不用去看便知道:“家里还有五千两没动,你爹本想都买田地,可一直没合适的,村里人也大多不乐意卖,想卖的又太远了,还零零碎碎,我们就一直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