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拍板(求订阅!)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6号鼠标 6893 2024-10-21 13:37

  当天下午。

   新安市。

   距离边境检查站三十公里的地方。

   一溜挂着华夏车牌的集装箱卡车,在如梭的道路上行驶着,超车道不断超过的车主,都好奇地看着这个车队,或者说,车队前后的车。

   后面。

   是一辆挂着武警牌照的警用装甲。

   前面。

   依旧如此。

   要知道,这可是缅痶,不是华夏,转念一想,这些车应该是运送重要物品,就是不知道,是运东西过来,还是拉东西回去。

   看到。

   但没人敢拍照。

   怕查水表。

   因为最前面。

   是两辆缅警车开道,在这边,对于重要警用和军用设施、执行任务的车队,都是不允许拍的,一经发现,不管无意还是有意,罚款。

   严重的,拘。

   车上。

   负责此次押运的庞承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以前,他服役的时候,曾经来过这边,剿灭一波蛇头,可才几年不见,这边的泥巴路就没了。

   还发展成这样。

   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很快。

   车队在一个隐约可以看到新安市的地方,向右拐进了一条有士兵站岗的柏油路,十几分钟后,停在了一处庄严巨大的混凝土建筑前。

   这里。

   便是缅亚银行的金库。

   金库设在荒郊野外。

   庞承挺理解的,这样一来,防守容易得多,可以摆开大家伙,就算有人想要劫了金库,也不会去城市里闹出太大动静。

   很不错的策略。

   下了车。

   “请。”

   “有劳了。”

   庞承跟着金库的人,来到了这边办手续的地方,递交了缅亚银行开局的证明后,就带着车队从侧门进入了地下负一层。

   此时。

   庞承也见识到了这次要运送的货物。

   一百吨黄金。

   每一块金砖都是国际交割标准,十二点五公斤,现在正累成一堆堆金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看到的人,心里无不震撼。

   黄金。

   外面论克卖。

   而这。

   整整一百吨,一些人之前是不知道来运什么的,现在见了,眼睛都直了。“大家别愣着了,按照计划,开始清点任务物资数量。”

   庞承大声道。

   此次。

   他们除了带秤,还有扫描机,虽然两国的这种贸易,不可能有残次品,可这是必要的流程,货物当面点清,权责转移,事后不管。

   一百吨。

   八千块。

   由于是贵重物品,一块小小的金砖,价值高达两百多万人民币,抱在手里,他们生怕没拿稳,磕掉一角,可都是上万的损失。

   因此。

   足足用了两小时。

   他们才称完,并装到集装箱内,载重二十吨的卡车,他们开了五辆过来,由于黄金密度高,体积小,每辆车都没装满。

   。。。

   接下来两天。

   考察团又去了新安市。

   这次。

   看的是缅亚医药工业园,除了部分核心区域不让进以外,其他地方都让他们参观了一下,看完后,他们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先进。

   是他们心里唯一的评价。

   论医药研发。

   这边无论是设备,还是研发力量,都无可挑剔,并不是他们想象中小作坊,而是一个充满着科学严谨和先进设备的研、测、产体系。

   事后。

   他们也明白了这边的意思。

   推销药品。

   转录原液都买了。

   何不在其他药物上,考虑一下进口,这次带他们来这里,就是更新他们心里对这边的固有观念,相信这些药物的科学性。

   就算这次不买。

   下次。

   缅亚医药集团推出新药。

   也不至于去怀疑。

   最让他们惊讶的是。

   整个工业园的总负责人,缅亚医药集团首席药物研发科学家,听介绍说还不是缅痶人,而是一名华裔,顿时,一股亲切感涌上心头。

   对方一口流利的京腔。

   交谈甚欢。

   他们差点开口招揽。

   。。。

   两天后。

   带着成果。

   考察团回到了国内。

   同时带回去的。

   还有一套医疗设备产品手册,这是目前缅亚医药集团可以出售的医疗设备目录,将近五百页的产品手册,足够他们看好一会儿。

   也就在次日。

   考察团正式向主管上级做考察汇报。

   “他们其在药物和医疗设备的研发领域,并不比任何国际巨头差,甚至,由于近乎无限的资金投入,在新药更新上,还犹有过之。”

   “。。。”

   “无论是研发设备,还是生产设备,我们都没有看到任何一家国际制药设备的存在,均属缅亚医药集团下属医疗设备公司生产。”

   “。。。”

   “在医疗设备领域,甚至开创了机械自主操刀的手术新方式,节约了大量手术时间不说,还能减少对经验医生的依赖。”

   “。。。”

   “依靠医疗大数据,仅仅数百人,就能快速完成全缅所有医疗辅助,极大地提高了诊疗的准确性,把从对医生的需求,转向了医疗科学家。”

   “。。。”

   听着考察团负责人的激动发言。

   台上。

   领导和其他没去的同事都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们听到了什么?

   自动手术舱?

   医疗大数据?

   连手术医生都不需要了?

   “想要准确使用转录原液,就得购买诊断舱,而诊断舱获得的数据,可以使用大数据,瞬间给出医疗方案,正确率高达百分之百。”

   “据说,目前为止,那边治疗的上百万病患,从未出过一例错误,除了实在治不好的疾病,更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因此,如果引进转录原液,我国的医疗大数据,也得跟进,否则,我们的诊疗,就得外包给缅亚医药集团,由他们提供数据支撑。”

   “还有一个简便方法,就是依靠从缅亚医药集团购买的基础医疗方案包,自建医疗大数据,这样一来,国民的健康档案也能得到有效保护。”

   “。。。”

   汇报。

   持续了一小时。

   在场人也渐渐接受。

   这种场合。

   不会有人敢胡说,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大问题摆在面前,按照逻辑,如果引进转录原液,国家就必须自建医疗大数据。

   这代表着。

   今后。

   医疗产业化会慢慢终结。

   国家。

   将会开始进行一次更深层次的医疗改革,今后,医药公司再不可能靠医药代表去医院推销药物,而是由国家接手整个用药体系。

   行业冲击。

   是巨大的。

   同时。

   责任转移。

   也很麻烦,因为用药是大数据给的,如果出现错误,除了医疗事故,会直接由国家承担责任,医生什么事没有,这也是一个问题。

   这套体系。

   完全是建立在正确用药的基础上。

   可人家百万例无一出错,也给了他们不少信心,对方背后是一个国家,自己也是一个国家,对方能办成,自己为什么办不成。

   大不了。

   把现有的制度改一改。

   从重点培养医生。

   向着医疗科学家的方向慢慢转变。

   “这件事,各部门再进行一次可行性论证,如果做了,会有何种阻力,需要何种资源,未来预估如何,我需要一个准确的结果。”

   最终。

   领导拍板了。

   先论证。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