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师父出来了
和向师兄种树,我们配合专业,很快就干完了。随即就帮助其他组继续干。我年轻体力好,挖坑提水的工作,就承包了。
别说,好长时间没锻炼了,今天这一通忙活,身体反倒舒服了很多。在这个冬天的山上,我的头上居然冒出热气,毛孔呼吸着痒痒的感觉,还真好。
冬天种树其实是不科学的,一般种树在春天。但是在重庆山区,这不妨碍。这里的冬天不是很冷,云雾缭绕雨水充沛,成活率没问题的。关键是明天就是法会,会来好多人,为了让这面山坡看起来更好些,今天抢种,改善了外人的观感。
向师兄是林场出来的,比较专业,按他的说法,这块树苗,按今天栽种的情况看,成活率大概在八成左右,还是划得来的。
大家一边忙活一边有一阵无一阵地轻松说笑,在劳动中,所有人的身份与地位是一样的,完全平等的集体中,人们都能够感受到共情和安全,这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学佛的人,基本上的发心都还算善良。况且,来义务劳动的人,都有因果的信仰,所以,彼此还算是愉快。
正在这时,听到人群人有人说:“师父出来了,师父出来了。”
循声望去,坡顶上,一群人在向大殿方向走去。正中间那个穿着正规僧袍的,明显处于中心位置,那就是师父了。他边上,除了还有两位和尚外,还有一群居士,围着他。
此时,我发现我们种树的人群,大多双手合什,有的喊着师父好,有的念着阿弥陀佛,有弯腰行礼的,有个别,甚至就在这泥地上,跪着嗑头的。这种场面,我第一次见识,什么叫信仰。
我也随大流,合什行礼。
只见那师父转过身来,看了看这片种植林,双手简单合什,算是还礼,然后又随那一群人,拥簇着,向大殿方向去了。
“估计大殿准备得差不多,师父是去检查的。”向师兄跟我说到。而当时我还没从那种震撼中回过味来,这几十个种树的信众,当时对师父那种崇敬感,真像是看见了神。
“你明后天就见到他了。”向师兄继续跟我说到:“师父单独跟你见面,这种机会不多的。”
“你跟他单独见过吗?”
“见过,就是张师兄带我治病拜师那一次,从那以后,就是在法会或者讲法时,与大家一起见到他。他一般很少单独跟我们说话,上课当然是他讲我们听。平时,他只跟几个大师兄说话,当然,张师兄是跟他说得上话的人。”
“怪不得,张师兄是个组织者,她跟我说过,师父来到这里时,她就跟着服务了。”
“对,她也算我们这群弟子中,最能够亲近师父的人了。毕竟人家贡献大,修庙子三年,她就服务三年。每年好几个月都在山上,义务工作。”
“她没有家庭需要照顾吗?”
“子女都成家了,老公也死了。就是因为老公死了,所以,她才看穿了生死,追随师父,为下辈子积福呢。”
我明白了,张师兄这不是一般的信仰,这是把庙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业干了。
“张师兄看样是很能干的人呢,她以前是干什么的呢?”
“以前对她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厂原来有个女同事,跟她丈夫原来是同学,这样七拐八弯才认识的。她是做服装生意的,在朝天门市场,搞服装批发。她丈夫原来是开货车的,到广东拉货回来搞批发。后来丈夫死了,店子交给女儿女婿了。”
“朝天门搞批发,那肯定能干,怪不得,组织这百把人的队伍,搞得有声有色的。”
大家都完成了栽树的任务,上午在广场上布置任务的那位师兄,又来检查了一遍,觉得可以,就宣布收工。晚上食堂不开饭,但考虑大家劳动比较辛苦,已经蒸了些馒头,还有咸菜,各宿舍派人去拿。
我和老向一起又承担了这个任务,到食堂拿馒头和咸菜,还把已经空了的开水瓶子拿去,灌满了开水。
“原来我们学法时,按戒律讲,过午不食,但是有体力劳动除外。毕竟,我们居士,跟和尚不同。”向师兄在回来的路上,边走边给我说到。
此时,我看见,紧邻食堂的,和尚居住的地方,出来一个和尚和一个老板模样的人。那个和尚,今天种树时见过,就是跟在师父身边的人。
而跟他一起的老板模样的人,是我的猜测。因为,他长着乡村土豪一样的模样。肚子大,衣服整洁挺括,目空一切的样子。头发向后梳,打过摩丝,手上的金戒指晃了一下,光芒明显,而戴金表的手上,居然拿着一串念珠,微笑着走在那和尚的前面。
这本来不是个好看的稀奇,但向师兄却停下了脚步,悄声跟我说到:“就是这个老板,投资修庙的那个。”
原来是他。这就是传说中,从小拜那个石菩萨,最后发大财的老板,最后访师父,投资修庙的人。
向老师不走,手上提的东西仍然在手上,目光却落在那两人的背后。我也跟着看稀奇。原来在和尚住处与食堂之间,另有一条小路,顺着石梯子向下,看得见,下面约两百米处,有一栋别墅模样的建筑。
建
筑院坝内,停着一辆车,不用细看我就知道车型:丰田霸道。其实原名应该念普拉多,但在中国,就被翻译成霸道了,有一种深厚的土豪味道。
“那就是老板的家,他老家就住这里,后来发财,把家里房子重新修成这样的。那车,虽然是他的,但平时主要是师父在用。他自己的车停在车库里,师父这车,停在院子里。”
向师兄在介绍时,我发现,他们已经各自打开车门上了车。我注意到,老板坐进了后排,而驾驶台,居然是那个和尚坐进去了。车子发动,猛地,窜出了大门,迅即消失在山下的拐弯处。
当然,我不是说和尚就不能开车,毕竟这个时代,驾驶也不是什么专业的技术,只能算是生活技能。我有点好奇的是,那和尚开车的风格,从发动到起步到出发,如此猛烈,像是个不淡定的塞车手。与这前同师父出来时,那种很恭敬很沉默很平稳的神态,判若两人。
晚上吃了点馒头和咸菜,喝了些白开水。我想到,晚上估计应该多打点开水,劳动了,有人要洗澡,但这里又没有澡堂。问向师兄时,他却说,这时食堂没有人了,也没有开水供应。
“那洗澡怎么办?”
“学佛的人,没那么娇气,哪能天天洗澡?这冬天,汗出一点,也没什么的。如果是夏天,水房有冷水洗一下就行。”
“总得要洗脚吧?”
“差不多就行了,这五瓶开水,一个人倒一点,兑点冷的,洗一下就行。”
这种生活状态,也可以说是极简主义了。我估计自己也是变娇气了,每天洗澡,本来就是不农村人的习惯。我过去在农村时,也是一周把洗一次,冬天特别麻烦,专门要烧水,用一个大桶,提到房间内,兑些冷的,洗一下就行。我在部队时,最开始,也是一周洗一次,部队的运动量和出汗量如此之大,我都能够适应。
整理完毕后,大家闲聊了一会,各自开始了自己的功课。有打坐的,有看经书的,反正,互相说话打闹的人很少。毕竟,这些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没有我们部队或者大学宿舍那种闹腾劲。
看样子,向老师是要看经书了,我就迅速爬到上铺,翻开今天在广场上,别人给我发的黄布包,里面有几本书。这几本书,都是介绍佛教的东西。
有一本书,是讲灵验故事,说什么哪个哪个原来生病治不好,念了多少遍佛,结果自已就好了。说哪个家庭,总是没有生孩子,念了捐了多少功德,做了多少法事,结果妻子怀了双胞胎。
其中最重要的,是介绍今天那个老板的,说他小时候是如何穷,天天上山放牛打柴,但是,他每天都要拜拜那个石菩萨,最后,做生意,路路通,挣下了亿万家业。
对这种事,我觉得我是不太相信的。当然,我也不否认,真有这种事情的存在。以我的经验来说,病没治好,是没找到好医生。而发财的人,我见得太多了,还没听说,我那些富豪朋友们,是通过拜菩萨而发家的。
还有一本书,讲的是这个师父如何神奇,说他是在梦中得道的。他从小父母又亡,在流浪途中,遇到一个老和尚,把他收到一个破败的庙子,教他佛法。但直到老和尚去世,他都没开悟。
后来,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个菩萨,告诉他该如何修法,如何参禅。他为了避免别人的打扰,就离开庙子,在五台山附近找了一个山洞,独自修行。曾经坐过四五十天,不吃不喝,最后金光大开,悟得无上法门。
他本来在悟道后,就想到另一个世界去,度他原来收留他的师父,因为他师父修一生都没悟道。但有天王托梦,告诉他世间还有一个大因缘,必须将这因缘了了,才能走。他师父的事,有这个天王护法,不必要他操心。
这个老板当时求到他的时候,他是不想理的,因为打扰了他的修行。这老板心虽然诚,但师父不确定,他是不是神仙所说的因缘。
直到这老板拿出那张照片,就是那个石头菩萨的照片时,师父才震惊了。原来,梦里教他佛法的菩萨,就是这个菩萨。师父明白这就是他的大因缘,所以答应了,来到重庆这里,把这菩萨的法门传于世间,普度众生。
这个故事,没有第三人见证,所以,你不能说他是编的,也不能随便相信。从逻辑上说,只要师父和老板认为是对的,那就是对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外人,要相信或者不相信,都是没有证据的。
还有一本书,这名字和内容我都很熟悉,《了凡四训》,这是内地佛教的入门类图书。也就是让人相信因果的意思。原来我都看过。
但今天看,却不太一样。虽然我只看了看它的封面,没有打开它。我发现,我此时几乎与了凡先生在南京时的状态差不多。
当时了凡先生在南京,考上了举人,就等在南京候选。明代科举,分南北两个贡院,这是中国高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原来科举,是全国统考,统一试卷统一阅卷统一录取。但在明代一次考试中,发现,所以的进士,居然都是南方人。当时,中国南方比较富庶,教育也比较发达。北方人生计困难,读书的人少,并且教育也不发达,所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