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之轩的交易达成了,李钦随即转回洛阳。他悄悄的来,悄悄的走,除了石之轩之外并没有惊动任何人。
长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李钦来到了这边,找到了杨公宝藏,启出了它,并且拿到了邪帝舍利,吸收了里面的邪气,令自己有了进一步的成长。
之后,李钦一方,李唐一方,来自窦建德一方都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开来。现在是正月,离三月入春之时还有两个多月,大伙都觉得自己还有时间来进行准备。
尽管明面上没有宣扬,但李钦已经通过情报系统得知毕玄和傅采林一行已然进入中原。他们并没有直接来到洛阳,而是去了长安。他们在长安做什么,和谁见面,谈了什么事情,李钦并不清楚,但李钦晓得他们这么一行,包含了对自己多少的阴谋。
“对李唐,对慈航静斋,无论用如何小人心去测度都是无妨。要知道,和突厥相比我们对他们的威胁更大一些。为了取胜他们会不顾一切的。“李钦这样和自己的手下说。这样的说法得到了众人一致的认同。
“这么说来,我们要把宁道奇、慈航静斋、四大圣僧等人算在变量之中了么?“苏定方微微的皱起了眉头。
“不是变量,是定量!“李钦肯定的说道:“而且,我们必须把李唐的进攻算在其中。“
“陛下的想法是?“宋智很有些诧异的扬起了眉头。
“被动的接受一切不是我的个性。既然他们必然会对我们发动进攻那我们就设法给他们来一个狠的。“李钦狠狠地说道。
“你打算怎么做?”宋智不解的询问。
“全面开战!”李钦想了想,冷声说道。
“开战,对谁?”宋缺又问。
“开战!对李唐!若慈航静斋和宁道奇等人不出现则罢……若他们出现,我将命令武关方面的不对西进攻长安,而我这边也会调集兵马西进弘农。总之,在这一方面我是打算将长安给拿下的。长安城外有杨公宝藏的密道,通往城内……我想可以依靠它派精锐给他们来一个里应外合,中心开花。”李钦思索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这是一个好办法!”宋缺琢磨了一下点头称赞。
“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很多事情现在就必须进行了。”一边虚行之平静的开了口。
“比如?”李钦扬了扬眉头。
“对李唐的资源限制,对窦建德的支持……我们不可能在攻打李唐的同时攻打窦建德。”虚行之如是说道。
“嗯!”李钦闻言,一下子就明白了它话语中的意思:“这件事就交给你的和沈落雁去办。把原本给予李唐的支援适当的减少,给他们火器,但减少给他们配给的火药、弹丸……有枪无弹,这火器可是比烧火棍还不如呢。
另外……加大对窦建德的支持。从毕玄和傅采林去了长安来看,他们和李唐必然有勾结。李唐搞不好会向突厥称臣。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突厥接下来的攻击方向必然会放在窦建德身上。我必须加大对窦建德的支持力度,让他给能够为我们挡住突厥的锋锐才行。”
“嗯!很有道理……”众人闻言点头。坐在下首处的魏征更是以此向李钦提出了一个建议:“我看若是能确定慈航静斋有对付我们的行为,我想我们应该散步这方面的谣言,让他们看清慈航静斋的嘴脸,扯破他们脸上的正道颜面。”
“你说的没错!”李钦抚掌大笑:“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了。”
“诺!”魏征朝李钦拱手领命。
众人接下来又进行了一番商讨,最终做出的决定是:“增强武关、洛阳方面的防务,调动并换装火器;对李唐和窦夏方面的物资进行的重新评估;增强领地内的思想教育;同时增强沿海的防御工作。”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对外的宣传,事实上包含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说法之下的是李钦军战争机器的全面开动。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天下的气氛也一日紧张做一日来。
二月初二,毕玄和傅采林联手宣布打算南下中原会面天下豪杰。他们不约而同的向宁道奇和宋缺约战,而决战的地点选择在洛阳的天津桥。
这是轰动天下的消息。
而这个消息之下的意思,确是明摆着没有将李钦放在眼里。谁不知道洛阳是李钦的地盘,而李钦则是天下最大的诸侯。
随着这个消息的发出,一些流言也随之展开。有人说则是天下少有的武学盛世,有人说这是突厥和高丽,域外两大宗师对李钦的敌视行为,更有人传闻李唐、慈航静斋和宁道奇已然和突厥、高丽勾结在一起准备对李钦下手。
事情虚虚实实,传闻有好有坏,在这些传闻之下,关于佛门的种种龌龊和关于高丽的成长事宜则通过无数书本、报纸、说书人的口流传四方。
佛门之事大体与香艳之说有关,这些小黄文的出现,让人们看向那些和尚的目光有了更多的不同。
而高丽的成长,则在法统上否认了高丽人的正义,驳斥中原向他们进攻是对他们侵略的说法。一番议论下来,大半个天下都明白,高丽是在一点一滴压缩汉人的生活生活空间。他们所占据的国土在几百年前有一个明确的称呼:“汉上四郡”。
“攻伐高丽,从来不是什么好大喜功,而是很有必要的正义之举。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为了不让祖先蒙羞,我们有必要光复汉家旧地。”
类似于这样的说法在李钦治下,乃至于天下各处都流传甚广。虽不至于一下子就流转了他们关于远征高丽的不好印象,却也让天下人对高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很多人都知道高丽原来也不是那么无辜。
随着三月初三的那个消息发出,李钦这边随即进行了应对。
三月初四,李钦正式回应:“拒绝毕玄与傅采林在天津桥比武之事。洛阳乃天下之都,百姓生活之所,却不是几个所谓大宗师比武打闹的地方。
大宗师实力惊人,若由得他们打得兴起破坏城池伤了百姓却是不好。若你毕玄和傅采林要打,这可以在洛阳城南龙门伊阙一代比武称雄。城外之地空旷,却是不会伤害百姓的。”
“不在天津桥而到龙门?吴帝究竟想做什么?”天下的大多数人对李钦的决定很是不解。
“可恶的李钦,它这是要毁灭我们在龙门的瑰宝啊!阿弥陀佛,他怎么对佛祖有这么大的仇恨?”相较于旁人的不明白,佛门的高僧们倒是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他们看穿了李钦的险恶用心。
怎么办?
佛门的人有些着急了。龙门的石刻虽说不是他们自己花钱雕琢的,但到底也用了不少时间,花了不少精力。
如此精美的石刻,若是在打斗中被几个大宗师损毁,佛门真的连冤枉都没地方喊。
还是赶紧叫停吧!
反正现在突厥和高丽那边还没有回复,尽快叫停,对彼此的面子都没有损伤。
佛门的高僧们计议了一番,随即做出宣言:“龙门山为我佛门清净之地,不适合比武,各位还是另寻他地吧!”
“佛门清净之地?”佛门的宣言是李钦希望见到的,他知道自己终究无法拉拢佛门,便打算给他们一个狠的。
对毕玄和傅采林的宣言无疑就是他针对佛门的一个引子,而佛门的宣言却是把一个好借口送到了李钦手中。
“龙门山什么时候成了佛门的地盘了?他们有地契么?这个地契是否包括了龙门山大小山头?”李钦不解询问。
这个询问,引发了李钦治下对佛门寺庙地产的查抄。这是天南地北同时发动的大动作,李钦让毛藻负责此事,甫一动手就让佛门吃了大亏。
大量没有地契的寺产被收缴,更多隐藏在佛门里的阴暗事被挖掘出来。李钦将这些事情写在邸报之上,传的天下人皆近听闻。
佛门不净,乱人血脉。佛门不清,占人财产。佛门不慈,纂养打手。
关于佛门的谣言――在佛门高僧眼里这些都是谣言,眼下这些谣言已经给佛门带来了不少困惑。而这样的困惑更是随着李钦随即颁布的法令而变得举步维艰。
为了处置佛门、道门的问题,李钦宣布了宗教法令。其中严格规定:
一县之地只能允许有一家寺庙(道观);
控制谍度发放的规矩,只有通过相应宗教考核才能获得谍度;
没有谍度的僧人(道士)不许游历天下,不许挂单,不许分配寺庙口田;
所有寺庙田产必须统一申请上报,将寺庙规模进行划分评级:
小型寺庙只能拥有不超过一百亩田产;
中型寺庙拥有田产不超过一千亩;
大型寺庙拥有田产不得超过万亩。
而且这些田产无论多少,都必须缴纳相应的田赋。
“吴帝怎么能如此死要钱?收赋都收到佛祖身上去了?”宗教法令一出,佛门的人顿时大哗,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李钦竟然用法令来规定一切。
以前皇帝灭佛,也就是一个皇帝一道旨意的事情,他们给佛门造成的伤害虽然很大,但说到底也就是疼痛那么一下的事情。
佛门能反抗也就反抗了,反抗不了闭上眼睛承受也不过区区几年十几年的功夫。而李钦这道法令表面上看没有大动干戈,但实际上却是用软刀子放血给佛门的扩张造成了巨大影响。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决不能让南吴一统天下!”李钦的法令让佛门的高僧们大动无名之火,他们做出了决定并调集更多的力量支援李唐,并且试图在李钦本部的江南之地进行暴动。
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江南之地不过在李钦麾下几年时间,其各项基本掌控网络已经建立了起来。
那些试图发动暴乱的人,才在各自的地方露了一些行迹就被李钦麾下的官员发现了。官府的镇压随之而来,在用简单而便利的火枪、强弩武装起来的民兵面前这些实力不错的僧兵都不得不屈服。
大量关于佛门谋反的证据汇聚洛阳,李钦将他们一一公布,再一次狠狠的打击了佛门的名声。
佛门因此而元气大伤。
他们在发现无法搅乱李钦后方之后,不得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李唐和毕玄、傅采林等人的支持上。他们都期待着这两位大宗师级高手能将李钦和他麾下的将领、官员一扫而空,彻底将李吴覆灭。
“只有毁灭的南吴,才是好的南吴!”佛门的人如此公然宣称。他们告诉自己的信徒:“李吴是被天魔统治的国家,李钦是佛门之敌。”
为此,他们甚至光明正大的给予突厥人和高丽人以支持。
在长安的太极殿,在梵青惠和宁道奇、四大圣僧等人的见证下,李渊向突厥称臣,允许突厥骑兵在中原自由行动,允许他们攻城劫掠百姓、粮草、金钱!当然,这是很秘密的协定。
如果可以,李唐和慈航静斋、宁道奇绝对不希望这一切为他们以外的人知晓。
但不想他们三月初六才签订了这个协议,三月初八这份协定就被李钦获得了,进而公布于众――李渊的协议是在太极宫签订的,太极宫里包括李渊的身边都有不少人魔门的人,以眼下李钦和魔门的关系,魔门的人自然十二分的支持李钦,他们在李渊签订了协议之后,便将协议交给了李钦。
李钦则二话不说就将这协议公布于天下。协议一出,天下大哗。李唐的麾下,包括李世民的麾下,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紊乱。
尽管李唐方面以强硬的态度和高明的手段暂时压制了这一切,但人们内心的背向已然有所变化。
五胡乱华之事,尤在百十年前,那段沉重的记忆并没有因此而忘却,相反成为胡人奴隶之后究竟会有多么悲惨的描述在李钦一边不断的宣扬之下已然深入人心。
“决不能让五胡乱华之事重演!”天下的汉人大都有了如此心思。
一时间李钦麾下汉人们对李钦的支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