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先走一步
钦差大臣的大队人马,肯定行速不快。像杨忠良这样一天走两百余里,已经是很快了。但第二天还想走这么快,显然是不可能的。
睡之前,杨继业将自己心里的一些想法和接下来该怎么做,与二哥杨忠良进行讨论。杨忠良也不是当真毫无才干,只是从小被父亲压制太过火,万事都怕错,性子上养成一种怯弱。
近六年的五行放逐、打压、排挤,杨忠良出手的压力和心里的苦闷,也是严重影响他性格和办事能力。如今,与自家幺弟讨论,倒是有种逐渐放开压力的意思。
杨继业见自家二哥悟性不差,也是高兴,只要经历一些事情,磨练一番,二哥也可以独挡一面。
对于未来,杨继业确实没做出完全清晰的设想,但自家二哥有能力担当起来,就是最好的助力。
韩家兄弟俩也是有潜质的,巫家这边更不用多提。目前巫虎、巫龙和巫豹,都各有所长,特别是巫龙和巫豹,一个在民事上的能力,一个在军事上的能力,都展露出超强的潜质。
三哥巫豹武力值之强,比杨猛要好不少,性格上也更适合站出来做头领。小五和小六,也有自身特色,以后着重培养一番,都将有大前途。
早早地,杨继业带着自己的随行人员先往前赶路,不予杨忠良的大队一起走。救灾就是在救命。豫南那边肯定也有人在做救灾工作,但灾情波及三府四州,二三十万人,如今到底有多少人居无所、食无粮、病无医?
杨继业这边虽说有不少人先往豫南而去,但对于三府四州的区域说来,他的人也不起太大作用。
目前,青年军估计还在路上,三千人的青年军三师到来,也只能说选一些灾情最严重的区域进行赈灾,而不可能遍布三府四州。
摸清情况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杨继业知道,官府体系肯定也在做这些事情。只是,如今的通信和信息往来,都靠人马递送。官衙这边,也没有依靠信鸽传递信息的。
奔行一天,偶尔遇上下雨,但雨不大,对于行速多少有些影响。等到傍晚,西天那边挂着红霞,这是天晴的征兆。对于灾区而言,天晴固然是好但如果洪灾后立即大晴天,气温猛然拉高,对于细菌和病役的爆发,也会猛增。
杨继业多少有些担心,到如今,一直还没有陈羽霏他们的消息。按说,这些人也不应该少,他们有一个比较宽泛的圈子,做这种救灾的事情也是经验丰富。
与外界的联络、对灾区大体情况的摸排,都是有一套人马和方法的。杨继业如今对文朝这边还不算熟知,要是与陈羽霏和陈老头对接上,接下来的赈灾会更有针对性。
天黑后继续赶路,到半夜,才找了一个村寨住宿。白娘子随行,这样赶路确实辛苦,可她看起来柔弱的身子,却非常坚韧的性格。
杨继业也是看着痛心,不让她再劳累,要她一起休息,不去再操心什么。见杨继业执意要求,白娘子顺从地按照他的要求去做。
到这边,已经接近豫南了。
找来村里主事人过来询问豫南灾情,这边虽说了解不多,但听村里主事人所说,也明白一些情况。当出黄河决堤的时间是半夜,受到洪水淹没、冲击的村寨,人们都在睡梦中,毫无防备。
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村子全部被冲,幸存的人就比较少。豫南这边地势平坦,山坡少,而村寨的位置多不在高处。
只有距离决堤几十里或更远的地方,洪水冲击的力量稍微减弱,夜里受灾的人们,才有逃散的机会。但因为是在夜里,哪怕是当地人,在洪水冲淹的情况下,也分不清方向,找不到往那边逃跑,才是地势较高之处。
虽然还没到豫南水灾之地,也能够想象到半夜里洪水淹来的情形。如此推想,这次豫南水灾,死亡人数可能比较多。如果灾后的救援工作不到位,整个豫南灾区,人口减半都是比较好的状态了。
水灾之下,能够逃命出来的,基本是青壮。而老人、孩子、女人等,在这样的天灾状态下,想要挣扎活下来,确实不太可能。
这样看来,救灾的重点区域,就该放在距离黄河决口下游,几十里之外。之前传出水灾范围是三府四州,看来这是洪水漫过的地方,却不是说整个三府四州都沉陷在洪水里。
洪水冲击而下,必然是顺着山川奔流。地势低洼的区域,受灾是必然的。而不在洪水冲流方向的区域,很可能免受灾情。
从京都出发的第三天中午,杨继业等人已经到黄河决口区域。如今,天已经放晴。黄河之水依旧从决口出流泻,水流相对平稳。
黄河决口是必须先解决的一个问题,这问题本应该留给工部的人来做,或地方官衙、地方民壮组织起来,封堵黄河决口。
杨继业他们到黄河决口处,看到水势依旧凶猛。堵上决口,不是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事情。
决口两端,都有不少人站立,在看热闹。也有穿着官衙的人在其中,可能是在观察情况,或许也在研究如何才能堵上决口。
杨继业到这自己的人也到黄河决口去看情况,对于如何封堵决口,杨继业暂时还没有具体的想法。文朝这边面对这种情况是如何操作的,杨继业也在路上问过,不外乎就是先伐木、打桩,一步步推进,然后到最后的决口,进行封堵。
自然需要征集人力和物力,这种事情主要是地方官衙和一些地主、村寨主事人等。作为主导这次赈灾的钦差大臣,对于封堵决口这样的事情,不过是下一道令,让地方限时完成。
直接找人群里正在讨论的那些人,杨继业身穿举人服饰,那是有功名在身的举子。杨继业不等对方问话,说,“老丈,各位是不是在讨论如何封堵这黄河决口?”
“举人老爷好,”那被询问的老者说,“我们村寨在前面不远,受到县衙指派来封堵这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