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446章 事上炼(第三更)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5465 2024-10-20 16:33

  他微微躬身作揖,转身走进青山藏书馆。

   陛下钦定的年间大计,必定是由老高兄督管,冒然插手,说不定会扰乱老高兄的计策。

   王守仁站上高台,开始讲学:“圣人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饿也…………”

   书生们听懂了。

   它的大意是,只要有溺水的人,大禹都会认为,是自己没有巩固好河堤,才导致人溺亡。只要有饿死的人,后稷都会认为,是自己的农业技术太拙劣,导致人受饿。

   朱祐枢跟着王守仁走进藏书馆。

   他坐在角落里啃着烧饼,书生似乎没有驱赶的意思。

   “这个书生是谁啊?”

   “詹事府少詹士王华之子,刑部郎中王守仁先生。”一旁的书生崇敬道。

   朱祐枢咬在烧饼上不动了,王守仁岂不是能带他逃出良乡?

   只要入宫禀报太后,他受了陛下的暴虐,必定能回封地。

   等王守仁下来,朱祐枢丢掉烧饼,忙是跑上去,“王大人?带本王回京,本王快让人打死了……”

   王守仁见朱祐枢鼻青脸肿,不由动了恻隐之心。

   良乡衙门旁的小院。

   严成锦来良乡看看宁王,朱厚照见了他的轿子,知道他在衙门旁的小院,便跑来喝茶。

   “殿下不去赚银子,今夜吃什么?”

   “本宫只需半个时辰,就能赚到一两银子,天色还早,不着急吃饭。”朱厚照嘚瑟的翘着二郎腿。

   出了宫不用读书,反而自由自在。

   严成锦叹息一声,反了,诸如朱厚照这种,应当关在宫里读书,才是对他最好的磨练。

   可陛下……却把他放出宫。

   都察院的暗探匆匆忙忙跑进来,急道:“大人不好了,王守仁要带荣王回京城,小的打不过他。”

   王守仁怎会遇到藩王,又怎知那是荣王?

   严成锦虽知道王守仁厉害,可都被他惊讶到,“你可曾亮出身份?”

   “没有……小的怕坏了大人的事。”

   真被王守仁带回京城就麻烦了,百官看到荣王这番模样……严成锦忙写了一张纸条。

   不多时,王守仁出现在小院,手中拿着纸条。

   他微微躬身作揖:“老高兄,荣王在良乡饱受饥寒,过不了几日,便要大寒了,在下想将荣王接回京城。”

   天气愈发寒冷,等降一场雪,就是要入冬的时候。

   若不是常年有逃荒经验的人,极容易冻死过去。

   严成锦想了想道:“伯安兄可知道,事上磨练?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出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事上炼,是致良知、知行合一之后,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之一。

   事上炼,就是在事情上磨练,身边的一切事情,都可以作为磨练的对象。

   藩王大计的考核灵感,便是来源于此。

   并非严成锦瞎折腾。

   “藩王出身于皇家,未经历过磨难,穿衣在百姓中本就是小事,对于藩王而言,却成了大事,身边没有伴伴,连穿衣都不会。

   藩王制之弊,便是由于藩王纵欲享乐,不能体会百姓饥寒疾苦所致。

   他们在封地肆意鱼肉,擅役乡民。

   若荣王改过,可令一方百姓安居乐业,苦他一人,安天下千千万万人,何不为之?

   你整日说良知,却想救走荣王,为兄看你,连良知都没有。”

   王守仁怔住了,目光直勾勾地盯着严成锦,宛若一盆开水倒在他脑袋上,茅塞顿开。

   “在下…在下惭愧!”

   “你回去吧,你的心学还需多做功课。”

   王守仁脑海中,萦绕着事上磨练这四个字,他一脸沉思走出小院,撞到门上也丝毫不觉。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老高这狗东西,整日忽悠呆子。

   “老高,你何时成呆子的兄长了?”

   他方才分明听见,严成锦称了为兄。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如今还在考核,殿下再不走,臣要记在审核大计中了,会得差评的。”严成锦道。

   “今日找你有事,宁王奸诈狡猾,偷了本宫的主意赚银子。”

   “臣知道了,会给他记过的。”

   “还有,本宫只想要下等评定。”

   “……”

   朱厚照拍拍衣服,偷偷摸摸走出小院。

   “今日过后,或许,阳明心学可扬名天下……”

   严成锦琢磨着,阳明心学已成,是不是该出书了?

   史上,阳明心学推出后,受到许多读书人的追捧,有成为畅销书的潜质,不少银子呢。

   良乡衙门前,朱祐枢本以为可以回京城了。

   可是,王守仁忽然带他来这儿,人却不见了。

   “王爷,恕下官不能带您回京城。”王守仁不知何时,出现在他侧旁。

   朱祐枢愣住了:“你,狗官!敢欺骗本王!”

   王守仁抬脚便上了马车,朱祐枢想追,不知何人给他一掌,晕了过去。

   两个暗探把朱祐枢拖回茅草房,丢在木板上。

   ……

   汪洋大海,

   张家兄弟的漕船飘荡在海上,他们不停的划,可是浪太大,漕船左右飘忽不定。

   张延龄划不动了,转过头:“哥,我想歇会儿。”

   张鹤龄一巴掌拍过去:“没出息的东西,粮都快吃完了,这样何时才能到满加剌国!”

   可是满加剌国在哪儿?张延龄愁着脸。

   说好了出海再问路,可是海外,连个鬼影也没有。

   张鹤龄坐在船上,拿着单筒望远镜,倏地,他瞧见远处有一个黑影,是艘大船。

   “弟,有船了,先别划,我问问。”

   不多时,一首九桅杆的大船破开海浪,来到眼前。

   张鹤龄忙不迭问:“打听个事,满加剌国在东边还是西边?”

   大船上,倭寇看见漕船上有粮食,便命人将张家兄弟带上来。

   张鹤龄和张延龄站在甲板上。

   还是大船好,平稳!

   不像他们的漕船,摇得七荤八素,想吐,还得忍着。

   即便已经慢慢适应了晕船,可还是大船舒服。

   自己买,不如蹭别人的,万一捡不到银子,也不亏。

   “你们去不去满加剌国?”

   倭寇打量他们一眼:“你们想干什么活?”

   “我们什么活也不想干,就想去满加剌国!”说完,张延龄豪横地转过身,对张鹤龄道:“哥,不用怕,我去过土匪窝,就跟府里一样。”

   正在这时,一个头上绑着红巾的人走过来,打量张家兄弟一眼:“这身子骨,干不了重活,人剁了,船留下。”

   倭寇拔出腰刀,银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张鹤龄差点吓出尿来:“我们什么活都能干!”

   “这船去哪儿?”张延龄战战兢兢。

   “岛国。”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