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各方到场
次日,各媒体报道了《永乐大典》重现的消息。
上交传家宝这件事,也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看到这些,许晴直播间的观众直呼好家伙。
谁都不难猜测,肯定是昨天方醒公开了自己家的捐赠凭证等,引起了上面的注意,才特意发出的警告。
这无疑增加了那捐赠凭证的真实性。
估计上面也调查过,发现是真的,才照顾功臣的后代。
当初我军有多困难,大家都是知道的,而方家的老太爷捐赠钱粮无数,给与了我军非常大的帮助。
这种事,国家岂能当没看见?
更何况,经过他们调查,发现方家在抗日的时候,确实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那就更加不能亏待功臣后代了。
“牛哇!连文化部都发声了。”
“这回,我看还有谁敢跟大佬来硬的。”
“国家就应该出手整治一下。”
“咱国家现在,真不缺老百姓的那一针一线,偏偏有些所谓的专家,整天忽悠老百姓上交传家宝,而他们自己的却藏一大堆,真是讽刺。”
“就是,以前国家困难的时候,都不拿群众的东西,现在反而啥都要上交,没道理的呀!”
……
如今,谁都知道,现在上头有人要保方家。
谁敢伸手,说不定要被剁手。
《永乐大典》被搬到了村里的小学,博物馆的那些人,彻夜都在工作。方醒他们来到学校,发现有几个已经撑不下去,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有些人则是拿着洗漱用品,到学校的水龙头刷牙洗脸。
许三送来了早餐,是博物馆的人昨天晚上就预订的。不仅如此,他们其实还预定了村民的房间,用来过夜的,但昨晚大家都没怎么睡,自然也就没用上。
“拍多少啦?”方醒笑问道。
那位负责人苦笑:“太多了,要全部弄完,恐怕要好几天的时间。”
而且,这还是要继续加大团队成员的情况下。
毕竟这可是五千多册呀!你要一页一页拍好,然后录入系统,绝对是一个大工程。现在,其他博物馆的人也加入到了这个工作行列。
“呵呵!不急,慢慢弄吧!”
随着更多的博物馆加入,肯定能加快进度。尤其是方醒听说,国家图书馆那边,派出了最专业的团队来处理。
等大家吃过早餐后不久,詹馆长终于带人来到。
他们这次来,并没有空手而来,而是带着一万本少儿读物,要捐赠给村里的小学,算是投其所好。
校长亲自接收了这批读物,可以用做以后小学图书馆的建设。
“詹馆长,你太客气了。”
詹馆长笑着摇头:“小小心意!相比之下,方先生的义举更值得赞扬。”
他们是国家图书馆的,要弄点少儿读物等图书,还不容易吗?直接打一声招呼,就会有人准备好,根本不需要他们从首都运过来。
詹馆长带着他的人入驻“办公场所”,看到教室里堆满了一本本的《永乐大典》,所有人的眼睛都放亮起来。
这些年来,国家图书馆努力寻觅,才收集了一百多册,还不到两百册。
跟眼前这些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更难得的是,这是正本,不是副本。”甄老说道。
在这之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那八百多册,都是副本。而《永乐大典》的正本,普遍认为被埋在帝陵之中。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猜测。
如今,正本出现在方醒的家中,那么之前的猜测也就是错误的。
可是这里只有半部,另外一半到底在哪里?这将又是一个谜团。
“当年明成祖为了编撰这部着作,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詹馆长感叹。
这可以说是举国之力来编撰这部着作,毫无疑问,这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好了,大家开始工作吧!”詹馆长吩咐他带来的那些人。
随后,招呼其他博物馆的负责人,大家准备齐聚一堂,商量怎么分配这批《永乐大典》的文本。
这种为难人的事,肯定不能麻烦方醒的。
他们商量出结果后,再和方醒谈。
很快,村长等人才发现,方醒所说的,会有不少人进村,是什么情况。那些小轿车等,平时不会来一辆,今天却停放得到处都是。
据说,来的人来头都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