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死而复生
第411章死而复生
“殿下千万莫要冲动,此事还得从长计议。为今之计,还是先要找到散播流言之人。”
“该怎么找,这些消息全部是从市井流传而来,如何能寻的到源头?”
想找到这个放暗箭的人,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一般。
“殿下莫急,那人倒也不见得就有什么证据。依您所说,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已经开不了口,而那证据也早已被烧毁在敬王府中,殿下又何需如此担忧!”
“敬王府那一把滔天的大火都没能烧死敬王等人,想必那证据也早已被他们带走。父皇正愁没有机会翻身,我不能再让他借着此事将我压下!”
太子长袖一拂,命人即刻抓捕市井散播谣言之人,只要是在街上提及此事的人,都要抓来宫里面见。
此令一下,一时间,街上的百姓个个惶恐不安,不敢多说一句,甚至有些胆小的,都紧闭大门不出,生怕与此事沾上关系。
不过,起先还是有几个多嘴多舌的人被抓了起来,官兵抓了人之后,片刻也不敢耽误,只把人擒到了太子的面前。
经过太子连夜的审问,却什么也没问出来。好话坏话都说尽,刑也用了,却还是没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直至此时,太子才肯相信,这些人并非是幕后主使找来的,而只是些嚼舌根的平头百姓。
而因着太子对无辜百姓用刑,一时间,街上的百姓都不敢再多说一句话,虽然嘴上不说,可是这心里各怀着心思。
大部分的人都觉得,太子仅仅因为一些流言蜚语就将人打得半死,若不是性情暴戾,那便是心虚所致。
总之,不管是因为什么,经过这一日的折腾,太子的名声比之以往更差了。
经此一事,谣言暂且平息了数日,可没等太子好好喘口气,却又听宫外传来了更为惊人的消息。
有几人四处散布,说是手中掌握着太子对敬王府行凶的证据,人证物证俱在,只怕太子是不敢当堂对质。
此流言一出,又引得京中百姓议论纷纷。
这一次,太子大为光火,当即将几人抓进了大牢,连审问都不曾有,便下令明日午时处死。
此举算是彻底激怒了城中百姓,更有几个大胆的站出来呛声,说太子这是想杀人灭口,以掩盖自己曾犯下的罪行。
对于百姓的指控与愤怒,太子只以不闻不问应之,每日里照旧上早朝。
在第二日的朝堂上,所有人均不曾提及此事,十分聪明的不去拔老虎的须子。
太子也若无其事的上完早朝,面色看不出丝毫心虚。
就在将要下朝之际,文太师却面色凛然的站了出来。
“文太师,到了退朝的时候了,有什么事明日再议。”
太子知道他是敬王一党,在他掌政之后,也从未重用过文太师,早朝时也不会让他多说话。
不过,自从敬王假死逃走之后,他倒是也没腾出手来收拾这些敬王的余党。
一来,是因为与敬王有所牵扯的官员众多,不好一一掰算清楚。
二来,文太师为官多年,根基颇深,要想扳倒他,要多花上三分力气。
“殿下,此事事关重大,还是请太子先行留步。”
言罢,文太师不等太子表态,只径直挥手将人叫上了大殿。
“此事事关太子殿下的声誉,殿下恐怕须得再多留半晌了!”
文太师如此一说,便是太子想走,怕也是走不得了。
“文太师,你这是何意?”
太子瞥了一眼堂中之人,仿佛觉得有些眼熟。
文太师是敬王的人,而那信物又是在敬王的手中……
这难免让人产生一些遐想。
“文太师,我敬你是开国元老,不曾为难。可如若你不将我放在眼中,那便是对我不敬,对父皇不敬!”
“太子先别急,你且看此人是否似曾相识。”
文太师言罢,只见堂中之人缓缓抬头,那冷硬的眉眼,紧抿的薄唇,不是周士深又是谁。
“你,你不是已经……”
太子失声惊叫,险些从龙椅上跌下去。
“属下,见过太子殿下。多日不见,太子殿下已然达成了心愿,如愿坐上了这把龙椅。不知殿下……可还高兴?”
周士深冷着一双鹰眸,直盯着他,语气沉着冷静,带着一丝习以为常的隐忍。
“笑话!文太师,我与这人素不相识,你将这等凶神恶煞之人带到殿上来,岂不是又威胁之意?”
太子怔了半天,方才整理好心绪,高声呼道。
“太子殿下真是贵人多忘事,此人正是跟随你身边多年的暗卫。虽后来差点儿被你毒死,但这容貌却是丝毫未变,您,可是当真不记得了?”
文太师语中隐隐带着些调侃和挪揄,又暗含着逼迫之意。
“文太师,你若是看不惯我来坐这把龙椅,不必如此绞尽脑汁的来陷害我。孰是孰非,待我审过便是!”
“来人,把这刁民给我压入大牢,即刻审问!”
太子不由分说,眼看就要把人从朝堂上带走。
这时,诸位朝臣纷纷站出来,为文太师二人说话。
“太子殿下,文太师既然把人带来了,便自有他的道理。殿下若真是被冤枉的,也可借此事证了自己的清白。”
“再者,此事闹得满城风雨,百姓与朝臣心中惶恐不安,如若今天能够当着大家的面了结了此事,也不失为好事一桩啊!”
王御史此言一出,大家纷纷附和。
在座的人,多数都是支持敬王的人,即便敬王现在已经不在汕雪国,也无心坐上这把龙椅。但在他们看来,目前太子或许不是适合于执政的人。
所以,出了今天这样的事,他们也十分好奇,想要弄清楚,此事究竟是不是太子所为。
太子受到众臣的压迫,暗暗咬了咬牙,双目暗藏着杀机,紧盯着周士深,转身缓缓的坐到龙椅上。
周士深面上毫无惧色,坦然回视着他。
见太子不得已而妥协,王御史与文太师互视一眼,异口同声道:“太子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