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澜只好道:“那我就留下来,你且小心。”
那小侯爷见了,虽羡慕他们之间的情意,但心头一陡,脑中却是浮现出柔儿的影子。柔儿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那样鲜活生动。
他觉出了淡淡的惆怅。可是为柔儿,不知道。
苏棣和小侯爷既走,那老缪也是怅怅。这一日,他买了一些香烛,独自去了一个地方。谢澜跟着。老缪也就坦白:“我是给太后烧纸。今日是她薨的第一百天。”
谢澜听了,也就默然无语。
老缪就道:“回去吧。”
话说蔡美那老贼率领一干随从到了雍州,见郊外田地果然无一处好的,皆是被蝗虫啃噬过后留下的废田烂地。
百姓们知道有官吏来问询了,本来是欣喜的,但一听是蔡美,纷纷闭了口,一句话不敢说,只是沉沉跪在道路两旁。
那老贼见了,更是不爽。
“何以如此畏我?”因就叫了一个里长,与他细细说与到底这蝗虫是何时有的。
里长依旧不敢说话。
蔡美就不耐了,于是转头对跟着的大臣道:“小小蝗虫怕什么?你们着人捉几只来。”
这些大臣都是被迫跟来的,听了蔡美的话,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敢去捉蝗虫?
蔡美就道:“不敢捉。那就叫底下的百姓捉。”
现有的捕捉的蝗虫还是有的。老贼就命人取了数只,放到一个碗里,对着跟着的大臣道:“大魏闹蝗灾,都是你们的过错。现在,我罚你们一人吞一只生的蝗虫,不许不吃下去。若是不肯吃,那就打五十板子。”
老贼不开玩笑,此言就是当真。
那些跟来的大臣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要不也早离了汴京,辞官还乡去了。生吃蝗虫,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有传言中,只要是经过大魏的蝗虫,一个个都带病菌,生吃蝗虫就是喝毒药,万一死了,也就白死了。
其中一个胆大的大臣,就跪地:“宰相大人,蝗虫如何能生吃呢?生吃就是禽兽之行为。好歹,也该炒熟了,放上盐,加上作料,我看才可勉强入肚。”
老贼一听,火上加火。
“怎地,我的话,你竟然不听?来人,我罚你头一个吃蝗虫。若不吃,今日你这脑袋也是保不住了。”
这官吏吓得脸色惨白,看着一只脏兮兮生着触角的蝗虫,面露苦色,夹着筷子,哽着喉咙,怎么也吞不下去。
那边厢蔡美更恼了。
“你是要拖到天黑?”
此人无法,就憋着气儿将蝗虫吞到嘴里,可又哪里能咽下去?弯着腰,又全吐了出来,连带着将吃的茶饭也一并呕了出来,气味很是难闻。
蔡美就发怒。“来人,命他一炷香之内,吃完十只蝗虫。若少一只,你们即刻将他拉了砍头。”蔡美又对着底下跪着的瑟瑟发抖的百姓。“听着,此人便是蝗虫的克星。他若是吃下蝗虫,便是替你们消灾。他若不肯吃,便是与你们为难。以后,雍州再闹虫灾,只是他的过错。”
蔡美就是一派胡言,但又谁敢反驳?
可怜此人明知保住性命要紧,无奈就是吞不下小小蝗虫。总是吃了又吐,吐了又吃。老贼看不过,挥了挥手,叫人将此人干脆拖出去,砍了。
那人一边哀求,一边嚎叫。只听刽子手“咔嚓”一声,手起刀落,此人已经命赴黄泉。
这更让人害怕了。
蔡美于是叫第二个大臣接着吃蝗虫。
此人已然吓得快昏厥过去了,拿着筷子的手不停地晃动,嘴巴哆哆嗦嗦的,一句也开不了口。
“你,赶紧都吃了。”
此人胆小,此番依然吓得尿了裤子,黄浊的尿液,顺着他的衣襟流了出来,地上湿湿的,闻着味道怪异。
蔡美就摇头,不屑:“你这人没意思,小小几只蝗虫都不敢吃,我看你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于是叫刽子手将他也拖下去,“咔嚓”一声,又是一条人命休矣。
今日这老贼似乎杀红了眼。第三个人依旧吞不下蝗虫,也被杀。整整一个下午,老贼连着杀了十人。
那田间地里的蝗虫,不知何故,却又饱涨着肚皮,四仰八叉地趴在地上,一个个都死了。
老贼问不出个缘由,总不好将百姓们也杀了。因就站了起来:“既然蝗虫都死了,你们也就无忧了。”老贼心血来潮,不知怎地,似乎觉得仅杀十个人,未免不尽兴,竟然叫跪着的百姓一个一个都抬起头来。有看不顺眼的,仅一个字:“杀。”
天黑之前,老贼已然杀了数百余名黔首,尸体全扔了在沟渠,苍蝇蛇虫爬满了渠内。
老贼一走,此消息放出去,听者无不愤怒。胆小的纵然躲在家里,闭门噤若寒蝉。可这世间,到底不乏胆大的,到了夜间行事,妄图将老贼斩杀在雍州。
可老贼防备甚严,杀他如何容易?末了,反而被弄得设下机关捉住,白白砍掉了脑袋。
蝗虫既没,老贼似乎在雍州呆上了瘾。
因苏棣保密工作做得好。如此一个月后,老贼竟不知道苏棣人在兖州,更不知兖州已在他的控制之下。他甚至认为,苏棣人或许就在雍州。
时节到了秋天,雍州一带有吃狗肉的习惯。老贼爱吃狗肉。因就对左右说:“如此再过十日离开。”
话说苏棣和小侯爷本是要去虞山解救赵煜丰的,但半道儿上听说雍州一事,老贼滥杀无辜,那一日竟是血流成河,气得小侯爷道:“如此,咱们莫如转道去雍州,生擒老贼来得痛快。老贼肆无忌惮,简直就是个疯子。”
小侯爷真是气得不行。
“你忘了咱们的计划了?”
“不管了。”
“你我此行,便是假装无路可走,前去投靠老贼。只等他上当,方可行事。”
小侯爷依旧气呼呼的:“他万一就不上当呢?”
“他一定会上当,因我手里,有太后神志清醒时,托付我的东西。”
“何物?”
“我大魏的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