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剪报
张爱嘉做面条的手艺还真不错,几个人尝过之后,纷纷赞不绝口。
“夸人也要夸对地方,你们啊,都没说到点子上去。”沈冲前世东奔西走跑业务,吃过不少地方美食,他用筷子搅了一下碗里的面条,说道:“很多地方都有炸酱面,山东有,河北有,广东也有,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著名,不过呢,山西号称天下面食第一,炸酱面自然别有特色,它讲究酱、面、肉不分家,肉末包着酱,酱包着面,面酱均匀,吃起来口口香。”
“你就一贪吃鬼”张爱嘉笑盈盈的白了他一眼,说道:“不过你还真说对了,我以前学的时候,爷爷奶奶就这么说的。”
“原来是这样,我说怎么和上次在北京吃的不一样呢。”莉莉恍然,说道:“北京的酱汁很浓,而且肉丁大一点,上面带皮,张姐的这个比较稀,肉丁小,不带皮,不过一样很香,很好吃。”
“沈先生不愧是大才子。”陈坤厚笑着说道:“见多识广,博闻强记,这下又长见识了。”
“我别的不懂,就懂吃喝。”沈冲稀里哗啦的吃着面条,说道:“纯粹一饭桶。”
张爱嘉不满他的礼仪,说道:“你注意点形象。”
“都是朋友,要什么形象。”沈冲抬头看了看众人,说道:“吃面条,酣畅淋漓才够味,大家别斯文,赶紧吃,要是担心形象问题,咱们吃过之后,签个保密合同,谁说出去了,罚谁款”
满座皆笑,本来拘束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沈冲穿越之后,发号施令惯了,自有一股气度,再加上传奇的经历和海量的财富,以及各色各样的离奇传闻,让他带上了高深莫测的光环,不要说同龄人,即使四五十岁的职场老将,在他面前也不敢拿大,因此走到哪,哪里冷场,他只好时常开点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消除这种疏离感,否则一辈子别想交朋友了。
“,你找到合意的歌没有?”
“找了一天,没找到合意的。”张国荣看了看沈冲,说道:“沈先生说他打算写一首。”
张爱嘉惊喜,立刻问道:“真的?你不是说封笔了么?”
“我还说过天天锻炼,每天跑十里路呢。”沈冲嘿嘿于笑,说道:“其实我已经江郎才尽了,说不定写的东西,你都看不上。”
“快吃快吃。”张爱嘉连声催促,说道:“吃完了就去写。”
“哪有你这么急的,好歹让我先看看你拍的样片啊。”沈冲拖延,说道:“再说你当写歌和写报告一样啊,说写就能写。”
“你不是三步成诗,七步成歌吗?”
“写歌也要有情绪嘛,要有感而发。”沈冲胡搅蛮缠,说道:“人家曹植也是刀架到脖子上了,才七步成诗的,我现在面对一碗美味面条,就是走一百步,也只会流口水。”
莉莉吃吃而笑,差点把面条喷出来了,引的众人笑声一片,气氛算是彻底的好了。
沈冲是真不讲究,一口气吃完面条,然后心满意足的坐在那,一边用勺子吃着水果沙拉,一边开始挨个闲聊。
“。”他先问张国荣,说道:“你的合约问题,丽的电视给答复了没?”
“给了,他们同意以后按部头签合约。”张国荣很绅士的放下筷子,笑着说道:“我按照沈先生的建议,和他们签了三部电视剧。”
“那就好。”沈冲点头,说道:“部头约轻松一点,不用去应付那些乱七八糟的活动,对你有好处。”
张国荣在1977年5月号,和丽的电视签了三年合约,19RU年5月到期,如果没有沈冲,他将会续约两年,而沈冲出现了,事情自然就变了――沈冲建议他和丽的电视签部头约。
签部头合约,灵活性比较大,有电视剧演电视剧,没电视剧的时候还可以去演电影,可谓一举两得。
19RU年张国荣才岁,演技不能说青涩,却也谈不上太好,需要锻炼的机会,而东方魅力今年虽然计划出品部左右的电影,但未必有合适他演的角色,再说电影市场风险大,如果票房失利,背了个“票房毒药”的招牌,对他的未来发展不利,所以还不如去多演几部电视剧,安稳的磨练演技。
因为角色契合本身形象,张国荣在丽的电视年初的大戏《浮生六劫》中表现抢眼,演技得到媒体肯定,又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一鸣惊人,展现出极强的上升势头,对丽的电视而言,部头约虽然没有先例,约束性也不够强,但总好过放张国荣去H或者佳艺电视。
沈冲问完张国荣,换了个对象,说道:“青霞姐,这部电影拍完之后,肯赏脸和我的公司签个长约么?”
“啊?我?”林青霞有点慌张,支支吾吾的说道:“我的合同,都是我妈妈帮我签的。”
“哦,这样啊。”沈冲笑眯眯的说道:“比如你把伯母的电话给我,我和她谈?”
“不用不用,我找个时间打电话问问她,然后再告诉你。”
沈冲还想继续问,张爱嘉拍了他一下,埋怨道:“哪有你这样的主人,饭桌上谈生意,还让不让人吃饭啦你吃好了就赶紧走开,坐在这里,让别人都没胃口了。”
“好好好,我走。”沈冲站起来,说道:“各位慢用,我先去楼上看看包裹。”
香港寄过来的包裹,装的是秋丝雨做的剪报,都是最近一段时间内,两岸三地各大媒体有关电影方面的报道摘录,她心细,把这些内容分成三类,做了个索引。
一类是花边八卦,比如《大众电影》在颁奖结束后,出了一期“金像奖增刊”,销量突破500万册,因为用了陈冲身穿白裙,手拿奖杯的照片做封面,结果还没到五月,内地很多城市供销社里的白裙子和白布都脱销了……
比如那个收到请柬的评论员,因为名字中有个“强”字,得了个“老鼠强”的外号,比如派克和赫本就餐的火锅店爆满,比如有媒体已经在猜测下一届将会请谁来颁奖之类的话题。
一类是业内新闻,比如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要办《电影画报》;北京电影制片厂在筹备做《北影画报》;李翰祥要费巨资在邵氏影城搭布景拍乾隆皇帝;金庸以一港币的友情价,把《飞狐外传》的改编权卖给了张彻;徐克的新片《地狱无门》票房再次失利;王晶被封为“快手王”,去年8月拍了第一部戏之后,到今年5月,9个月里拍了5部电影,票房累积高达2000多万……
最后一类则全是有关赵丹的内容,这也是沈冲最为关注的新闻。
三地媒体对赵丹的言论此反应不一,香港媒体是隔岸观火,虽然议论纷纷,七嘴八舌,但没什么深度,只是隔靴挠痒,纯粹图个热闹。
台湾媒体则一反常态,既没有借题发挥攻击大陆,也没有指桑骂槐指责自家,非常的低调,不知道是因为被“美丽岛”事件搞怕了,投鼠忌器,还是因为最近两岸关系微妙,高层施加了压力的缘故。
与台湾媒体相反,内地媒体却非常的活跃,其涉及的媒体之多,范围之广,让沈冲为之乍舌。
《大众电影》的几个总编都来香港参加了颁奖典礼,也参加了两岸三地电影人研讨会,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沈冲又心怀鬼胎,免费提供了一大堆世界各国电影立法和电影分级的资料,于是四月份的《大众电影》上,不仅全文刊载了赵丹的发言全文,还以“让电影制度规范化法律化”为题,附了一篇长长的编者按,旗帜鲜明的支持电影立法。
《大众电影》每期销量高达六七百万册,影响力遍及全国,而动乱之中,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受到冲击,切肤之痛感觉犹在,因此赵丹的言论立刻引起了全民大讨论,除了《大众电影》,《电影艺术》等专业电影刊物之外,到了四月底,连《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民晚报》这种喉舌性质的全国大报都卷了进去。
这所有的报道中,沈冲最关注的是两篇文章,一篇是汪洋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电影艺术》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他把沈冲在庆功晚宴上说的“电影和养鱼”的比喻拿了过去,写了一篇几千字的论述,其中主要观点是养鱼要有堤坝,因此政府应该给电影立法,而鱼有鲨鱼有金鱼,需要用渔网分开,因此电影应该分级……
文章字数不多,但份量极重,汪洋经营北影厂二十多年,是可以直接和文化部或者中宣部部长对话的人,在内地电影圈的地位,就仿佛后世的韩三平,而且他和夏衍是生死之交,因此他这篇文章,意义非凡。
而另一篇文章,则是《光明日报》刊登的读者来信,这封信不是个人写的,而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的一个剧组。
这个剧组在拍一部叫做《法庭内外》的电影,根据信中的介绍,这部电影的情节是这样的:温泉市革委会夏主任的司机许大槐酒后行车,撞死女体操运动员姜燕燕,法院女院长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是一桩掩盖在“交通事故”假象下的强奸杀人案,真正的凶手是夏主任的儿子夏欢,夏欢在侮辱女青年唐小素,并逼迫她自杀后,又企图强奸姜燕燕,由于强奸未遂,便开车撞死了她,事后夏欢的母亲,市物资局副主任柳茹濂依仗丈夫的权势,用收买、拉拢、威胁、诱骗等手段,制造“替罪羊”,为儿子顶罪。最终女院长顶住了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在庄严的法庭上,判处杀人犯夏欢死刑。
然而这部戏开拍不久,突然受命“暂停生产活动”,因为有关领导认为“高于子弟无法无天是少数”,“官官相护不是典型”,“故事时间要推到197U年前”,“犯罪者父亲应写成‘四人帮,线上的人”……
在这封信的最后,给了一个反问句:“如果不立法,电影制片厂,是为人民大众拍电影的国营单位,还是为有关领导拍电影的私人工具?”
“这才是真正的大炸弹啊”沈冲把剪报放下,站起来自言自语道:“我得为这句话喝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