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去台北
5月17日,沈冲回到香港后,才呆了一天,又坐上飞机,前往台北。
这次去台北的行程,是被逼无奈,临时安排的。
在互联网兴起,资讯大爆炸的时代里,明星偶像仿佛摩天大楼顶部的霓虹灯,虽然高,但并非遥不可及,看似五光十色,却未必有多少人真心喜欢。
而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里,明星偶像们仿佛真的天上明星一般,熠熠生辉,惹人遐思。
所以来自资讯大爆炸时代的沈冲,低估了黑泽明的影响力,一夜之间,香港电影业内似乎全都知道了他把许鞍华和严浩塞进了黑泽明剧组的事情。
许鞍华好说,《疯劫》吓翻全城,叫好又叫座,是香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导演,又和沈冲旗下的公司签了合约,是嫡系,送去跟黑泽明学习进修,合情合理。
但是严浩为什么也能去?他不过和沈冲多聊了几次,真论起关系来,也就是朋友而已。
而香港年青一代的电影圈里,谁不知道沈冲沈财神最爱交朋友?
大家都是朋友嘛,严浩能去,我就不能去?
于是第二天早晨,沈冲刚到办公室不久,就接到七八个电话,全是打听如何才能加入黑泽明的剧组的朋友。
对此沈冲十分头疼。
他最初想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把黑泽明执导的过程拍下来,然后作为教学资料,提供给香港电影人学习,可惜黑泽明坚决反对,此事无果。
然后曲线救国,派许鞍华去偷师,她是有任务的,每天所见所思,都要记录下来,以后发表到《第一电影评论》上,或者专门结集出书。
塞一个严浩过去,问题不大,他和许鞍华系出同门,都是伦敦电影学院毕业的,又在TVB共事了很久,关系熟稔,即使不通日语,有许鞍华帮衬翻译,不存在多少障碍。
可这时候,要是再答应送一个人去日本,后面蜂拥而来的一群,又如何拒绝?
全送过去肯定不现实,《影武者》是东宝株式会社、二十世纪福克斯和沈冲三方共同投资的,派几个财务人员过去还好说,可要是派一群片场观察员过去,每个观察员还要配备翻译,到时候叽叽咕咕的仿佛菜市场,别的投资方有意见不说,黑泽明绝对会发飙。
要是拒绝了后来者,又会伤人情……
所以在接电话接到手软之后,沈冲立马让秘书秋丝雨定了最近一班去台北的飞机,连行李都不带,就这么远走高飞,逃离香港。
虽然是无奈,但去台北,也不是浪费时间。
《白发魔女传》剧组马上就要进内地了,沈冲并不记得邓公游览黄山的确切时间,只能随着剧组,早早的去候着,而在1979年,内地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可谓一片空白,进了黄山这样的深山老林,可能一个多月都无法和外界顺畅联络。
因此,在回内地之前,巡视一下旗下产业是有必要的。
滚石唱片在沈冲去洛杉矶后不久就正式成立了,他这个幕后大股东,于情于理都该去露个脸。
另外在《第一电影评论》总编舒明的奔走下,台湾几个著名的电影人都很有兴趣给杂志投稿,此去台北,正好可以和他们聚聚,了解一下台湾电影的现状。
在世界电影版图上,香港电影是东方好莱坞的话,台湾就是东方的法国,香港电影以纯粹商业化著称,而台湾电影则追求艺术性,两地之间,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
不过由于《台湾省戒严令》的存在,各种政治审查非常严格,导致台湾电影死气沉沉,要么是琼瑶式的纯爱电影,要么是政治挂帅的战争电影,毫无新意可言。
台湾的“戒严令”,对电影行业的防范,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舒明在闲聊的时候,就提起过台湾电影行业的两个心酸的笑话。
一是电影海报宣传上,不能出现任何五角星之类的东西,否则一律封杀。
二是电影院的从业人员,比如女售票员,要定期去医院做“特殊身体检查”,把电影院等同于花街柳巷,都1979年了,居然还有如此羞辱性的规定……(注1)
这种令人窒息的状态下,强求台湾电影有所创新和发展,是不现实的事情。
当年公子重耳被后母迫害,谋臣献计曰“留则死,出则生”,在台湾目前的政治环境里,至少七八年内,困守孤岛是没前途的,所以沈冲计划把那些有才华的电影人弄去香港,在香港,有自由的创作环境,再提供充足的练手机会,相信他们会很快成长起来,而等他们功成名就,“戒严”也差不多该解除了,这时候再回到台湾,大展拳脚就方便多了。
香港地域狭小,市场不足,缺乏施展的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沈冲的电影版图里,台湾从来都不是台湾,而是香港电影的卫星城,当港台两地的电影行业融为一体之后,历史上90年代“台湾资金”大量涌入从,导致香港电影市场崩溃的事情,就没有发生的可能了。
“这世界真是疯了。”邻座的中年男子打断了沈冲的思考,他拿着一本杂志,指着封面,搭讪道:“你看,英国居然选了女人做首相。”
沈冲看了一眼,是撒切尔夫人赢得大选的消息,于是笑着说道:“男人统治了世界几千年,现在也该轮到女人了。”
“我敢打赌,英国很快会乱套。”那男子一副笃定的样子,说道:“女人做官是不行的,慈禧太后就是前车之鉴。”
沈冲笑了笑,撒切尔夫人死后,在英国的争议,未必比慈禧太后少,只不过她成功让英国产业转型了,而慈禧太后,成功的让一个帝国玩完了。
“能把杂志给我看看吗?”
“正好,咱们换着看。”那男子把杂志递过来,顺手拿走了沈冲唯一的行李――一本《第一电影评论》。
沈冲翻了一会,感觉这本杂志的观点和内容都颇有可观之处,心中一动,于是合上杂志,看了看名字。
《Asiaweek》,****?
不知道是哪个传媒集团旗下的产品……
沈冲在屡次发表财经文章失败后,曾经动过收购一本财经杂志的心思,他最初看上的是《远东经济评论》,这家有三十多年历史的杂志,是公认的亚洲最有影响、最权威的国际性新闻政经周刊之一。可惜,通过汇丰银行的费利通一接触,才知道几年前,《远东经济评论》被美国的道琼斯媒体集团收购了49%的股权,他们并没有出售的心思,而沈冲想要的是一本有绝对控制权的杂志,此时最终不了了之。
这个《Asiaweek》是本新闻时事杂志,只能算和政治经济擦边,不过办的不错,如果有机会,倒是可以收入囊中。
“哟,邹文怀真能吹。”那男子又打断了沈冲的思考,他一边看着邹文怀的专访,一边说道:“说要投资6000万美元,把成龙捧成下一个李小龙,打入美国市场,李小龙是真功夫,成龙那是杂耍,美国人看的上才怪。”
“有雄心总是好事。”沈冲说道:“敢去赚美国人的钱,总比窝在香港捞钱好。”
“雄心有什么用?”那男子哗啦啦的翻着杂志,不屑的说道:“美国人的钱哪有那么好赚的,6000万美元啊,要是亏了,嘉禾就要倒闭关门大吉,其实以嘉禾的牌子,专心在香港和东南亚赚钱多好,稳稳当当,何必跑去人生地不熟的美国冒风险。”
沈冲听得直摇头。
香港电影史上的几个著名公司里,邵氏和嘉禾是沈冲最重视的,不为别的,就为这两个公司都有着国际化的眼光和远大的野心,他们在争夺本地和东南亚电影传统市场的同时,还积极主动的走出去,费尽心机把香港电影打入国际市场。
邵氏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参与国际制作,先是和沟口健二合拍《杨贵妃》,后来又和英国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七金尸》,《大班》等电影,去年更是豪掷一千六百多万美元,网罗了肖恩-康纳利,和好莱坞合拍《地球浩劫》,好像再过几个月,电影就要上映了。(注1)
而嘉禾在李小龙之后,又积极筹划把成龙包装成新一代的动作巨星,从而进军国际电影市场,邹文怀在第二期的《第一电影评论》专访中,透露即将和福克斯公司合作,投资6000万美元,拍摄《杀手壕》和《炮弹飞车》,雄心壮志不输邵氏。(注2)
虽然这些动作,说白了都是为了利益,纯粹是为了赚钱,但这种锐意进取的国际化动作,客观上促进了香港电影在世界上的传播,扩大了影响力,无意中抵抗了好莱坞的侵袭。
而除了这两家公司之外,香港再无有进取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电影公司。
六十年代是邵氏独霸,七十年代是邵氏嘉禾争辉,八十年代新艺城异军突起,而新艺城,从没有主动出击国际市场的想法,对外,只会在本埠和东南亚这些前辈们打下来的圈子里抢食,对内,一没有艺术追求,二没有理性的发展规划,凭借着一股蛮劲,把香港电影行业冲击的七零八落,却没有建立起新的秩序,然后一阵内讧之后,就烟消云散,撒手而去,留下一地乱摊子。
新艺城就好比黄巢和李自成,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如果他们是刘邦,是朱元璋,该有多好?
所以有影评人说,新艺城对香港电影行业的破坏,远大于其贡献,虽然偏激,但并非没有道理。
――――――――――――――――
注1:见《台湾当代电影史》。
注2:见邵氏大事记。
注3:邹文怀在1979年10月拍摄《杀手壕》时候宣布斥资6000万美元,投资拍摄6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