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_86218海参崴事件虽然是以苏联方面的暂时退步告一段落,但也深深的刺激了文平,之后文平忙得几乎脚不沾地,远东方向华夏志愿军已经有五个军进入了定远湖流域,开始修建防御工事体系,修复铁路、公路和桥梁,为了更好更快的消化远东,文平拟定国府向东北包括远东强制性移民三千万,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人离乡贱,但是东北与远东的开发都需要人力资源,暂时的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对于,现阶段整个东北的大开发,文平详细的审阅了关于东三省的资源报告,这些报告大多来自日本方面的勘探的调查,日本人对东北三省的开发是非常有节奏性的,不同于其针对国内其他地区的破坏性掠夺性开采,由此可见日本人对我东北三省的狼子野心。
作为工业最为重要的钢铁、铝、铜、铁、煤炭等资源,蒙古地区的包头、鄂尔多斯、辽宁、吉林、黑龙江都有各类资源的资源分布较广,详细调查的吉林则主要集中在通化、舒兰、珲春、辽源等地,油页岩产地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松辽、桦甸、罗子沟三个盆地,储量相当于全国储量一半以上,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蕴藏量大,许多矿产储量居于三甲之内,能源矿产占有重要地位,黑色金属和化工原料矿产也有一定储量。
文平派出了三个工程师的部队转为地方矿山建设,根据勘探报告显示铁在吉林铁矿储量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区,有桦甸县老牛沟、浑江板石沟、敦化塔东等数处大型矿床和通化四方山、和龙县官地、通化七道沟、浑江大栗子、七道沟、浑**沟等六处处中型矿床,加之包头露天铁矿与本溪铁矿,铁资源对于文平来说完全能够满足需求。之前的日建时期的矿山已经陆续的恢复生产,基地生产的模块式开采设备也在陆续实施安装。
东北三省的铜资源相对的集中在吉林,总保有储量近百万吨。主要矿床分布在永吉县大黑山,珲春县小西南岔。磐石县红旗岭、通化县赤柏松等,稀有金属镍、钼、金、镓、锰、铼等在储量均为巨大,尤其是辽宁本溪勘探中陆续发现的大型钨矿,该矿在历史上被日本人掠夺性开采破坏了整体矿脉,导致后世无法进行整体开发,现在显然日本人无暇也没时间进行掠夺性的破坏性开采,才得以保存下来。|
不过,在开采石油的问题上。文平还拿不准,但是未来的发展建设角度来看,开采大庆乃至远东的油田才是重中之重,但是文平又担心一旦苏联人调转枪口,远东战火重燃,届时一切的投资和建设将全部化为虚有,所以只能加快工业军工体系的建设,一切的一切全部为了建设东北军工体系而让路。
为了军工建设加快整体的矿业开发,文平自然无瑕顾及什么环保问题,毕竟有得也有失。先稳固住远东的局势是文平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斯大林之前的试探也是给了文平一个信号,那就是苏联人根本不打算将远东真正的还给华夏。
当年德军横扫大半苏联时。斯大林还向国民政府方面提出租借问题,现在又跨过文平向国民政府提出租借远东其他地区等等数个方案,在英美的强大压力之下斯大林都敢于挑衅尝试,一旦苏联和欧洲之间的争夺尘埃落定,文平相信定远地区就会成为下一个火药桶。
而自己必须给予敢于挑衅的苏军以迎头痛击,打痛北极熊,才能让北极熊记住不要妄图伸手,但是文平认为对北极熊的贪婪要做出最好的应对准备。
文平在东北的扩编与整军计划是带有极强的针对性的,文平拟定以56式主战坦克与56轻型坦克、地狱火一百五十五毫米自行火炮组建十个装甲师。将华夏志愿军所属的三十个新编军所辖的一百一十一个师又二十一个独立兵种作战旅,整编为七个集团军。五个重炮兵师与二个火箭炮师,山地步兵集群编入二个轻型装甲突击师。装备56系列的轻型坦克,特种作战集群改为华夏志愿军中央特种作战司令部。
拟定第一集团军驻守长春,第二集团军与第七集团军配属七个装甲师、三个炮兵师与二个火箭炮师驻守远东,第三集团军迅速驻军蒙古,第四集团军驻守辽宁,第五集团军驻守察哈尔、热河,第六集团军驻守黑龙江,工程部队对日本人原有放弃的堡垒防线从新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尤其是被破坏严重的虎头要塞进行集中修复,文平还拟定再次整训三个伞兵师与十个工程兵师,工业基础建设、交通、铁路、桥梁都是重中之重。
并且,集中力量在东北整训三十个师的预备补充兵力,随时预备投入远东地区,可以说现在国内的战事基本上算是告以段落,第四集团军主要是接替华夏远征军的两个军,负责朝鲜边境的守备,剩余的五个装甲师与重炮部队全部呈梯队配属中朝边境。
在朝鲜文平还布置了两个山地步兵师,因为后世以美国人为首的联合军队就在北朝鲜的崇山峻岭之间吃了大亏,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展开,文平此时又没有足够的海军部队支持,所以文平初期根本不打算去进攻朝鲜三八线那边的美军,对于朝鲜来说文平的计划就是关门打狗,华夏志愿军所属的海军部队强大起来后,只要出击阻断朝鲜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就行了,如此一来朝鲜的美军被困在朝鲜狭长的半岛上,根本不用费心去收拾就会撤军。
文平的整军计划实际上从根本的出发点是针对苏联人的,海参崴的摩擦给文平留下了太深的震撼,即便是刚刚结束对德战斗而又虚弱不堪的苏联,华夏也远远不是其的对手,从原则角度上看,希特勒当时根本不想灭亡苏联,德国也不具备彻底灭亡苏联的战略条件,德军入侵苏联以来,没有成功的扶植起一个相对有效的伪政府机构,也确实是德国人在战略上的失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