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二年是个多事之秋。
北梁的人民们熬过了滴水不降的春、千里飞蝗的夏和阴雨连绵的秋,终于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漠北的铁骑眼看冬日将近,白昼渐短,自然而然地南下搜刮梁国城池中仅剩的为数不多的余粮,不多日便叩开了边境第一道防线白水关。
北梁人口众多,成队的百姓举家内逃,长龙般蜿蜒至白藏江中游的襄东城。这些衣衫褴褛的氓隶之人却被阻在城外,一时间北风呼啸,郊野尽荒,尖锐的叫喊哀求之声夹在簌簌寒风中飘到城内,那些在家中准备猫冬的百姓也不由生出惧怕之情来,琢磨着是否要捱完这个难过的冬天再南迁。这境况一直到朝廷终于决定派人北上御敌挽回一点面子才好转。
迁移的百姓们就暂留在沿路城村,目送靖北王率领着甲胄上结着浓霜的兵士北上,盼望给予他们容身之地的皇亲国戚凯旋。
元德四年的春天,当百姓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家乡踏进破败的家门时,靖北王抵京,几乎是同时,太上皇晏驾。
*
苏回暖在半梦半醒间听到了铃铛声。一双手将她抱起来放在怀里,又腾出一只手遮在她眼睛上。日光有一瞬间漏进来,松松闭着的眼前一亮,她立刻清醒了。她摇开那只柔软的手,对上一双清湛的浅褐眼眸。
女子抱着孩子轻缓地上了马车,指了指车檐下悬挂的铜铃,立刻有身材魁梧的卫兵走上来解下收起。
车帘放下,车轮辘辘的声音响起,回暖在宽敞的座位上打了个滚,翻到妈妈腿上,爬到她耳朵旁边小声问道:“要走多久呀?”
她母亲随即用另一种语言回答道:“大概月底就到了,要走快一些才行的,不会很久。”抚了抚女儿头顶轻软的胎毛,“幸好暖暖平时不怎么喜欢说话,否则我也不知道在车上有什么有趣的事能跟你说的,都讲完了。”
回暖立刻用母亲的语言道:“那是爹爹的事。妈妈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爹爹讲的故事就行了。”女子闻言就笑了起来,不似中原人的面容上荡漾开温柔之色,一张脸如同浸了桃花的清泉一般悦目。
四月末,马车终于到达了明都。
京城里柳色浓翠,花事正盛,高大的玉兰树上擎着雪白的灯盏,街头巷口的石榴花像是打散的火苗,栀子花清甜的香气弥漫了满城。行人如织,熙熙攘攘穿梭于大道小径,市民商贾都是一派和乐安康。
回暖从车里下来,差点在青石板上滑了一跤。站直了身子,面前却是又一队人马。为首的车窗里探出一个小男孩儿的脑袋,约莫七八岁,正好奇地打量着他们。车里的人走下来,竟是个面貌温和端庄的贵妇人,对着她和母亲行了个礼。
苏回暖一边听着那位夫人寒暄,一边盯着刚才打量她的男孩,此时他已从车上下来,漆黑如曜石的眼睛藏了一丝笑意,扯了扯他母亲的衣角。那夫人温温柔柔地笑着,忽然转身一巴掌打掉了他的手,“见礼了么?”又笑道:“妾身的幺儿阿津,最是淘气,只有带在身边才放心。他两个哥哥都已今早入宫,那边正等着我们呢。”
之后的言谈已经模糊,回暖又想睡了,迷迷糊糊就被带上另一辆车,往宫城行去。
她醒来的时候,却是在一处陌生的床榻上,穿着里衣,盖着光滑柔软的被子,还用银线暗暗绣了几朵梅花。回暖知道了自己为什么醒,她听到了一阵极低的抽泣。她在发着微光的琉璃灯旁边睁眼躺了很长时间,才敢拉开帷幔,悄悄下地去看个究竟。
这是一处很大的屋子,她所在的是暖阁,有晶莹剔透的珠帘隔开了堂屋。幸亏珠串不长,她弯着腰从底下穿过,眼睛望到一处架子后面,正是藏人的好地方。哭泣声就在不远处。架子中间镂空,回暖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能看到一个人坐在堂上,还有一个人跪在跟前,正是她父亲。
灯光暗了暗,窗户完全闭合,殿内的空气似乎十分凝重。回暖从未看过父亲这样,他的脸上应该是从容温和的微笑,那样的笑意看一眼就让她觉得安然。但现在好像有什么严重的事情发生,她不知道是什么事,会让父亲的面上满是一种无法解脱的凝重和疲倦。
几乎是下一瞬,苏谨就皱眉把头转向一边:“回暖。”
哭声一停,坐在榻上的妇人赶紧用衣袖遮住了面容,过了一会儿才缓缓放下。
回暖有一种做坏事被发现的感觉,只好慢吞吞走上前去,学着苏谨跪下,躲在父亲手臂后面。她看到这个妇人的脸,很难猜到她的年龄,看上去好像已经不年轻了,但是非常美,又很和蔼,穿着一身秋香色的宫衣。她默默地看着,一言不发。
苏谨咳了一声,说道:“这是祖母,行个礼。”
回暖就磕了三个头,又直起身子继续望。
苏谨叹了口气,“叫祖母。”
回暖才小小地“哦”了一声,按父亲说的做。
妇人却笑出声来,从榻上俯下身,白皙温凉的右手拈起她耳后短短的发丝搓了搓,轻声道:“暖暖,我是婆婆,你睡醒了?”
回暖离她的脸非常近,能清楚地看见她形状优美的眼睛,眼角带着水泽,沾湿了细细的纹路。
她不说话,只是往父亲身上凑。苏谨明白女儿不喜欢这里的氛围,眼下确实是很尴尬的场景。于是他抬头道:“母亲,我先带她回去了,她娘一个人可能应付不来。”低低叫女儿去披上外衣。回暖一溜烟地跑进暖阁里穿好了衣服又冲出来,弄得帘子叮叮当当地响。
苏谨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向太后告辞。沈太后最后对儿子说道:“那个姑娘是叫阿雅吧,以后多带她来看看我。”又对回暖笑了一笑,回暖偏过头,脸有些红。
出了明心宫,苏谨抱着小姑娘向宫门走去,一路上侍卫宫女们都适时地低着头,仿佛没有看见他们。走在后面的裨将林函恨恨道:“王爷,他们是想要……”忽地发现两三岁的孩子正好奇地听他说下去,蓦地打了个冷战,将将把话吞了下去。
承平殿里的灯火已经零零星星褪去。
戌时过半,如钩的冷月挂在碧瓦飞甍之上,映的浩浩天际如深蓝的沙漠一般森凉。铁马相击的响动在宫灯渐暗的光辉里此起彼伏,是有春末的风穿行在幽长的走廊里,偶尔在呼吸中掺了凋零的素白花瓣,让它们跌碎在漆红的阑干上。
回暖闭上了眼,父亲的双手很有力,她小声抱怨道:“妈妈不经常抱我。”林函听到了,马上笑道:“小郡主莫要觉得委屈,西夜的孩子们养的不似大梁这么精细,小子们三四岁就上马了,丫头们自然也不逊色。眼下我朝的孩子都太过娇惯,可见殿下用心良苦。”
苏谨瞥了他一眼,林函讪讪。“事实上,是你最近吃的有点多,长胖了不少。”回暖立刻睁开眼睛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我长的是个子,你弄错了。”苏谨和林函大笑起来。
“小郡主平日不怎么说话,可是也不见得是好欺负的,是不是呀?”年轻的裨将逗她,回暖又不说话了。就这样,三个人沉默着回到了靖北王府,苏谨嘱咐了林函几句,就把马车给他,自己进了门。
真雅正在卧房等两人回来,回暖一下地就跑到妈妈跟前咬耳朵。苏谨沐浴更衣过后唤人来把小姑娘打理干净,虽说进宫前整理过,他还是决定把人再洗一洗。回暖依依不舍地出去,喊了句“一定要和妈妈睡”才转头。
真雅剪了剪蜡烛,光线亮了一些,她看到苏谨早已换上一副疲惫歉疚的神情。她用并不非常标准的官话说道:“他们又让你不开心了。”随即被苏谨揽到了怀里。她的耳朵还是会泛红,苏谨看着,忽地冒出一句:“暖暖像你可不好,太容易欺负了。她刚才是不是跟你说我觉得她胖了?”真雅笑起来有两个梨涡,点点头。忽又道:“宴上许多夫人和徐国夫人走得很近,幸好贺兰夫人与我挡了好几杯酒。”苏谨颔首。
烛火跳动一下,半晌,苏谨道:“阿雅,我不久可能还要出征。梁国用得上的武将太少了,陛下也希望我不在明都。”真雅不知道说什么好,终于她想起来:“我父王和王叔很要好,可能大国家的传统并不是这样。你不要太伤心了,至少我和暖暖会一直陪你。今天和太后说什么了?她肯定很想你。”
“你也知道,自从先帝病逝后,她身子也不好了,又有那么多虎视眈眈的大臣和宗室。他们希望我永远离开京城,没有料到我能平安回来,这个时候自然是和宇文家走得比往常更近。陛下刚刚御极,还是偏向宇文一派。但是他也是母后的亲生儿子。”
真雅拍了拍他的肩,“太后很不容易。”
苏谨皱眉道:“她也是你母后。”真雅叹了口气,并未开口。
*
六月中便是宫中的泽芝宴。无非是藕花盛放,天家人却总喜欢附庸风雅,取访高名于泽芝之意。自三朝来皇室凋零,越是人丁单薄就越要尽力热闹一场,于是京城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就如鲜花着锦一般。
但此时真雅毫无半点心思打理府中事务,亏得有得力的管家左右整顿收送礼物采买必需,才挤出了一点时间让她私下里担忧。恐怕明都乃至半个北梁,无人不知仅仅回京两月,靖北王便急急领君命防驻西北,以威势震慑狄戎。真雅来不及准备好衣物,圣旨就下到了巷子里。
回暖看着天上的月亮,任由母亲牵着她向席上走。几番歌舞惹得树影飘摇、月华斑驳,从未时开始的吟诗作对、谈天侃地到戌时过半才渐渐停止,如今夜荷赏罢,便换上满席珍馐。
真雅今日穿了一件海棠纹穿花的檀色长裙,在一众色彩鲜艳的夫人里很不起眼,然而她的外族血统却是格外引人注目。她缓步走上台阶参拜了常服的皇后,回暖只听得下面席上一片窃窃私语之声,烦不胜烦,不由稍稍偏过头看了一眼。
宇文皇后有些不胜乏力地靠在软椅上,绣着缠枝莲的袖口轻轻挥了挥,笑道:“王爷好福气,竟得了这么一位美人儿作夫人。可惜夫人身体不适来的迟,本宫现在才得以见上一面。小侄女儿也着实可爱,便让安阳好好待这位妹妹吧。”
真雅自是反着夸了东道主几句,皇后倒有些惊讶她的官话说的不错。
席上有位年事已高的命妇趁机道:“娘娘不知,夫人的母妃乃是那南齐的宗室,嫁去了西域,南齐本就是我大梁属地,一百多年前煕德朝官话一统,直到现在齐地会说我朝官话的人也不少呢。”
皇后面上似是了然,斜睨了发话的老妇人一眼:“还是本宫孤陋寡闻了。”
底下自然连声说不敢。回暖蹙起了眉,那些交头接耳的谈话声更大了。
真雅并未册封王妃,苏谨领从一品官位,以将军身份出征,她的身份就只等同于从一品的授柱国夫人,显然朝中和宫闱都觉得这个品级有些高了。真雅并不太计较这些事,安心地带着女儿用膳。
同席的贺兰夫人敬了身边一个脸上脂粉足有二两的中年夫人一杯,就变戏法似的与她换了位置凑到了回暖身边。
贺兰夫人嫁的是本朝金吾将军贺兰省,娘家是东海李氏,夫家又明明白白不是个柱国一类的勋官,是以只有得罪别人的份。眼下她弯下腰逗了逗孩子,见回暖只是问了声好并不言语,只得和真雅笑道:“倒是有她父亲的影子,听子悟说王爷小时候也不大爱说话的。”
真雅不禁有些怅然,这倒应了太后给他取的名字。她刚认识他的时候总是很闷,回暖是个小姑娘,可不要像他才好。她和贺兰夫人说了,对方抿着酒笑得直不起腰:“就要像王爷,以后桃花运才旺!”左右几位夫人听了都觉得她言辞不妥,又收不住想起靖北王未成家时的风度……现在名义上也还未成家嘛,自己的侄女们有希望,有希望……一转眼看到皇后浅笑盈盈,又立刻打消了念头,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起最新流行的曲儿来。
真雅终于笑了起来,她笑起来着实是好看的,让贺兰夫人望了半晌,反倒一叹。“丫头啊,也不能太像了,吃亏的。”回暖又开始吃东西,含糊地“唔”了一声。
忽然,一个浑身花团锦簇的垂髫小姑娘风一般从一群舞姬之间直直跑到了高位上,惊得舞姬乱了阵型。她伸手就要去拉皇后的袖子,还没等够到,侍女就立刻将她扶到一边站好。回暖坐的和主位不远,看见那年纪相仿的小姑娘生的很是精致漂亮,一双丹凤眼蓄着三分威仪,侍女和她说了什么,她好奇地挑眉朝这里看过来。回暖待看清楚,就移回了目光。
宇文明瑞淡淡看了一眼女儿,坐直身子举了举酒杯:“安阳太不懂事,向诸位赔礼了。”诸位夫人都站起身饮酒。
安阳公主比回暖大一岁,不顾母亲警告的眼神甩开了侍女的手,绕过几人大声叫道:“妹妹……”看到真雅褐色的眸子望过来,顿了顿又继续,声音小了些:“听说西域来的人都很会跳舞,伯母能不能跳给我看呀?”
皇后喝道:“回去!”
安阳扁了扁嘴,“我就是想……”后面的话被侍女那双有力的手给捂住了。
皇后扶住额角,“本宫管教不严之过,嫂嫂莫要上心。”
真雅站起来表示没事。
皇后的视线又落在回暖的脸上,“这孩子有两岁半了吧……生的真像。”她语气突然变得很轻。
众人都静默,该用膳的用膳,该敬酒的敬酒。
蓦地有人一声轻笑。
宇文明瑞立马站起身,姿态严整地下跪行礼。
晚风从湖上吹来,带着湿润水汽的风丝划过她鸦羽一般的鬓发,攒花点翠的金步摇在灯火下闪了一闪,映着雪白的面颊,无端清冷。
踏上玉阶的沈太后也不看她,梁都知和气地笑道:“娘娘快些起来。太后一时兴起想来看看今年有什么新花样,又下令不准扰了各位夫人们的兴致,就这么走过来了。”
宇文皇后请太后上座,自己命人抬了把新凉椅坐在左首。安阳脆生生唤了祖母,沈太后朝她点了点头。
方才引得众人拍手叫好的乐师正准备退场,不料又被推了出来,忍住了倦意吹起圆笙。
沈太后听了一会儿,道:“这是清江引吧,吹得不错。着人赏些物什。”
皇后恭敬地领命差人拿了东西,乐师喜出望外地退了下去。
沈太后看了皇后一眼:“本就是一时兴致上来,我坐在这里,你们都不得尽兴。我看众位夫人也有些乏了,用完膳就散了吧。我点最后一支曲儿,倒也省得各位夫人们觉得不好。”
她说完竟就这么走了,梁都知也无话可说,紧紧跟上。
泽芝宴自然不久就散了。
厚厚的云层如同海浪,翻滚间将圆月挡住,宫灯迤逦,从清晏宫一直蜿蜒至宫门。从高楼上看,正似昏暗的大地上隆起一条炙热的划痕。
安阳静静地跟在母亲后面,她不知道母亲这么晚上宫里最高的落星楼干什么。宇文明瑞屏退近侍,倚在碧绿的柱子上,凝视着宫城。
等了很久,她终于开口:“锦岚,以后这样的事还会有很多。母亲不能有一个皇子了,所以你不能让我抬不起头来。”
安阳懵懵懂懂的,只是点头。
“你伯伯正在边疆,这次怕是回不来了。”
安阳惊叫了一声,“父皇知道么?”
宇文明瑞压下心头烦躁,紧紧握着细长的手指,“锦岚,以后你只需好好念书,母亲会安排你和表哥表妹们多见面的。其余的事不要问,不要管。”
安阳又连连点头,忍不住打了个哈欠,皇后叫人来把她先送回宫去。
宇文明瑞是长女,受过最严苛的教育,然后入宫,发现无论再怎么严苛,费了多大的努力,都是要推倒重来的。她用力想了想,终是想不起当年京城的郊野,那未封王的清冷少年递过来的是什么花了。
夜风渐起,她独自在楼上站了一会儿,把手覆在脸上,长长的金镶石珠护甲下渗出一点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