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母后的赏赐
清晨,拜见过父皇与母后后,因为不再需要像其他一众皇子一般去大本堂的朱橚悠闲的躺在屋檐下的躺椅上。
脑中构思这接下来的事。
与徐达的对赌与自己心中的目标也恰好契合,既然要文能治世,武能安邦,那便要早做打算。
他的野心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平定西北的灾荒上,那不过是历史上的寥寥一笔罢了。
况且按照他的设想,这种规模的饥荒背后很大可能还站着人祸。
想到此结,朱橚眼中冷光闪过。
甘薯的推广种植不过是投石问路,接下来就看能溅起多大的水花了。
攘外必先安内,拔除大明内部的这群毒瘤只是自己的第一步,对于后续朱橚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计划。
一枚通宝制钱在空中翻飞,又稳稳的落到了朱橚手中。
昨日的番薯事件给朱橚整整加了两千积分,这也让朱橚的口袋富裕了起来,同时也让朱橚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目标。
只要不断的推动大明正向的发展自己便可以获得更多积分,这就像以战养战一般,每次自己完成功绩达成目标就会获得积分,而积分又能用在兑换下次目标所需的东西上。
院中已经被重新打理,重新种植上了其他作物。
因为昨日的事,下人们再看自己的主子朱橚现在也都是带上了伟岸滤镜。
这以前宫里久负盛名的游手好闲的五皇子居然摇身一变变成了为西北荒灾平民点燃希望之火的人。
在场更是有着不少人本就是西北出生。
此时干起活来也是更加卖力,心中连连高呼选对了主子,全然忘了当初被分配给五皇子时的沮丧。
“周王殿下,皇后陛下召见。”
捋完思路,刚要拉着美婢小手畅谈人生的朱橚便看到自穿越而来就陪着自己的胖太监一路小跑而来。
“母后?”
朱橚不明所以,对于皇后马氏他的认知更多的停留在后世的对其贤惠的赞誉。
虽然马氏每次见到自己都很慈祥怜爱,但毕竟不是生母,朱橚心中还是有着那么层隔阂。
只是不知道皇后马氏召见自己所为何事。
“儿臣拜见母后。”
“拜见太子殿下。”
朱橚见过礼后,马氏含笑点点头。
没想到大哥也在。
自打红巾军时期便嫁给朱元璋的她此时已经三十七岁,曾经受过的风霜在她较好的容颜上留下了不少痕迹。
这也让她显得更加端庄沉稳。
眉目中的慈祥怜爱,让朱橚稍显局促不安,说到底朱橚现如今也不过是十多岁的孩子。
“昨日母后见你府中境况似是许久没有修缮了,养着那么大片地和那么多张嘴想必拨给你的俸禄怕是不够的,便说于我,这些是母后赏的。”
“也莫要苦了下人,该赏还是要赏的。”
朱橚望着眼前的木盒,愣愣出神。
木盒中躺着零碎的首饰,显然都马氏自己的一些首饰。
老朱生平最痛恨的便是奢靡,所以他们这些皇室宗亲的俸禄都是有限的。
要养一府上下确实艰难。
别看朱橚过的好似滋润,其实他也一直在为银子发愁。
皇后马氏更是对于朱元璋的一些决策更是亲力亲为,务必上行下效,一年到头也没打过几个像样的首饰。
看的出来这些首饰也是凑出来的,首饰底下还有一小达银票,想必也是大哥添进去的。
马氏与朱标见朱橚不回话,刚要解释两句便看到朱橚抬起头来。
朱橚看见马氏眉角的皱纹,心弦触动,这一刻曾经的那种隔阂如雪般消融,他的鼻尖一酸。
将木盒盖上抱入怀中,就像怀中是稀世珍宝一般,咧嘴一笑。
“儿臣,谢过母后。”
说着眼中泪花翻滚,倒是好一番尴尬。
“你这孩子。”
马氏一点也没有皇后的架子,眼神柔和的替朱橚抹去泪花,揉了揉他的脑袋。
回去的路上,朱橚望着怀中的木盒。他这人还是很纯粹的,别人对他好他便对别人好。
以牙坏牙,以眼还眼。
这件事后他彻底认下了,马氏这位母亲与大哥。
他不准备将怀中木盒中的首饰与银钱拿出来用,虽然缺钱,但这些问题自己还是能解决的,而怀中的这些东西却是钱换不来的。
身后的胖太监见到朱橚的变化,他也笑了,小王爷开心,他也开心。
“小元子,你遣人去宫外找一下我二哥呗,就说我有急事找他。”
“是。”
说到钱,朱橚手头余钱确实已经撑不了多久了,他也一直在想怎么解决。
自己用人的地方不少,给下人的赏赐他也没吝啬过,因此一直都是花钱如流水。
母后马氏倒是提点了自己,自己也该是时候想一想开源节流了。
毕竟后面很多事也都用的到钱。
待到小元子带着二皇子朱樉来时,日已西沉。
要让朱橚对自己这位二哥有个评价的话,那便是中庸,从外表到形象都是放在人群中看不到的人。
“四弟找我什么事啊?快点,再晚可就出不了宫了。”
朱樉穿着粗气,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水。
朱橚知道这正是二哥的可怕之处。
自己这个二哥生的机灵,不过他也有个特色,那便是贪。
有了这个属性,再加上二哥已经开府需要银钱的地方更是不少,因此二哥虽然聪明但也相比其他人要好控制许多。
想要开源节流,那么自己这位二哥便是最好的选择。
“二哥急什么,大不了住在我这儿呗。”
朱橚拉着朱樉坐下,庭中摆放着一桌不错的酒食。
“你可别,要是被典礼纪察司的那群家伙知道,再传到父皇耳朵里,有你我受的。”
朱樉也不客气,坐下便大口吃喝起来。
四周的下人被屏退,随着朱橚的开口,朱樉的眼神也慢慢从不以为然到震惊。
……
拜别马氏后的太子朱标马不停蹄的赶回了乾清宫,这位将一生都投入在了政业上的太子心中最牵挂的也莫过于大明的子民。
这次五弟带来的番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自昨日到现在他已经一日未免,全身心的在拟定在西北一地组织种植番薯的事宜。
要不是母后觉得自己跟五弟亲近让自己过去一趟,他甚至恨不得住桌旁,直到番薯种子下发到地方。
灾荒不等人,每一秒都是生命啊。
三个月,只要再撑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