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莎这时候转过身对着赵石说道:“下面你就听从周师兄的安排,我还要去归还仙鹤,咱们就此别过吧。以后有什么麻烦只管提我的名字,只要是灵气期的修仙者应该都不敢动你。”
“谢谢师姐一路护送,保重!”赵石郑重感谢了一声。
万莎看到赵石一副生死离别的样子“噗嗤”一下笑了出来说道:“搞得好像以后再也见不到似的。我们都在一个门内,说不一定明天我们就能碰到。好了,我走了。”话一说完她便消失在了人群中。
等到万莎走了以后周师兄对着赵石说道:“下面我就带你去‘响钟殿’,那里是新人登记报道的地方。
“周师兄亲自带他去报道吗?看来这个人灵根不错,不然周师兄也不可能亲自出马的。”柜台内有两个修仙者看到周师兄要亲自带赵石去报道,小声的议论了起来。
两人出了“利风殿”周师兄一掐诀足下立马升起了一朵云,载着赵石就飞了起来。
赵石一看自己被这云给托起来了,担心这云不结实,万一掉下去了怎么办,吓的他不敢动一下。周师兄似乎猜到了他的想法【道:“放心吧,几十个人站在上面都没事。修为越高凝出的云越是坚固,我都灵液期了,你还怕掉下去不成。”
“师弟太孤陋寡闻还请师兄见谅。”赵石发现自己的失礼之处忙拱了拱手说道。
“你刚接触修仙,许多事不明白也在情理之中,趁着路上没事我就给你说说关于修仙的一些礼节。”周师兄显得极为的通情达理,人也是温文尔雅。
“我们修仙之人的礼节不再如同凡人那样,我们按照修为高低来确定辈分。一般情况下灵气期和灵液期为同一个辈分,意思就是说以师兄弟师姐妹相称。碰到灵丹期的前辈,灵液和灵气的修仙者就要称呼他师叔了,灵婴期就是师叔祖或是太师叔。”
“灵婴期?那我们极阳门有几位师叔和师叔祖呢?”赵石好奇的问起了周师兄。
“我们极阳门有两位师叔,一位师姑,分别是天云峰的顾师叔,仙鹤谷的苏师姑,灵药斋的张师叔。师叔祖就是我们极阳门开派祖师,极阳散人,他老人家可是灵婴修士,神通滔天。不过已经有十几年没见到他了,不知道他现在是闭关还是远游。”
当说到极阳散人的时候周师兄满脸的激动和崇拜,显然对这个极阳散人是仰慕到了极点。
“灵婴期当真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偌大的一个宗门只有一个人是灵婴修士。”赵石暗暗的心惊了起来。
“这和灵气的浓厚程度也是有点关系的,在灵界灵婴修士算不上多么的稀缺,但是灵丹期到灵婴期的确算是一个很难跨过的鸿沟。”魑魔这时候对着赵石说道。
“看到前面那棵古树了吗?‘响钟殿’就在那里。”周师兄打断了赵石的思考指着前面的大钟说着。
赵石顺着周师兄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棵非常高大古老但却枝繁叶茂的大树屹立在不远处。它的主干是那样的粗大,赵石目测没十个人是不可能抱的过来。在这棵古老的大树旁边有一座宫殿,此时却显得非常低矮,一点雄伟气势都没有,感觉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两人又向前飞行了一段距离,这时候赵石看到一个大钟悬挂在古树的枝干上。这个大钟足有七八米高,蒲牢、钟唇和钟体都铸满了文字,袈裟纹浮雕点缀其上使得它更显得庄严和凝重。
“这古老的大钟叫做‘三言钟’。每新入门的弟子只要有中品灵根,在入门典礼结束后都要敲响此钟,一来让全门上下都知道有中品灵根弟子的加入,二来也是给予他们尊重和对他们的欢迎。之所以叫它‘三言钟’是因为这口古钟最多敲三下,也只会对中一品灵根的弟子敲三下,中二品两下,三品一下。”周师兄向着赵石解释了起来。
(这周四更,求收藏和推荐票)
赵石很认真的听着,这时候他问道:“那上品灵根的弟子呢?他们不需要敲钟的吗?”
“上品灵根之人那可真是百年难得一见,我们极阳门近百年来可还没有出现一个。对于上品灵根,那礼节可就更加的隆重和正式。在天云峰峰顶处有一个‘九言鼎’,上三品灵根敲响三下,上二品六下,上一品则是九下。听说这‘九言鼎’还是一件了不得的法宝。”
“法宝?那是什么?”赵石很好奇的问了起来。
“既然说到这上面,那我就索性一并告诉你吧。等你以后结出灵种,你就可以修炼法术了。灵液期的时候有一些灵术你也可以修炼,不过很少,真正可以修炼灵术是在灵丹期。至于灵婴期所修炼的仙术,现在知道了也没什么意义,毕竟离我们实在太过遥远。”
“法术?灵术?”赵石有点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
“也对,你现在无法理解这很正常。这样说吧,它们就相当于世俗的功法,我们只不过把功法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了几个等级,分别给他们命名而已。”
这样一说赵石感觉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术就相当于世俗的功法,功法有难易之分,术也有。”
“没错,你可以这样理解。下面我来说说法宝是怎么回事,修炼术是为了自保或是杀敌,无论是自保还是杀敌都要有武器。武器也有好坏之分,武器品阶由低到高依次是法器、灵器、法宝、灵宝。法宝和灵宝还有更细的划分,具体我就不清楚了。”
“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如此细致的划分,看来还有很多的东西是我要学习的。”赵石一边感慨的说着一边感觉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不知从哪处开始学起。
“放心吧,等你正式成为了极阳门的弟子,你可以去天云峰‘典藏阁’找到任何你想知道的有关修仙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