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更新
面对强敌来犯,还是趁火打劫想在清朝朝政内乱、倭寇常年骚扰海岸线附近的百姓、朝鲜小动作不断的时候,从清朝捞一大杯好羹的沙俄,可以就近出征的东北大军在对付此等无耻之徒时绝对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心软,对那些辱杀了清朝以万计数的手无寸铁毫无反抗之力的老百姓的沙俄土匪手下留情给他们一条活路。
侵略领土可以接受,自古以来,所有的国家都有一种想要统一周边国家的心愿,沙俄君主有这个计划,他们也能理解,但是,沙俄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侵略完他们的国土之后,还肆意的残杀清朝的百姓,事情都是他们自己找的,东北大军反击,绝对的理所当然。
对付无耻之徒,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暴制暴,就用最强悍的手段,直接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通过这种强势的方法把他们企图侵略清朝,霸占清朝富饶的地盘的心思杀死在萌芽状态。
最好是趁此机会一举攻破他们因为对清朝出兵而变得有些薄弱的边防线,杀进他们以卑劣的手段得来的大片原本应该属于清朝的地盘,以牙还牙,以眼还让,以鲜血和生命,镇压他们蠢蠢欲动的心,以强而有力的恐怖的武力手段,迫使他们再也不敢对清朝起窥觑的心,最其码,几十年之内,别妄想有强过清朝的那一天。
是以,东北的几位将军在得到了来自于皇上的命令后,领兵的大将们迅速集结起操练多日的军队,决定要给沙俄一点儿颜色瞧瞧,省得他们整日里觉得清朝无勇士。
他们这么做也是底气十足,有上面光明正大的支持,民间的百姓们对大军充满了期盼和渴望,士兵们在一轮又一轮的战前鼓气中士气大涨,加上有了沈流云这一方强而有力的支持,无论是从哪一方面算起,他们都比其他地方多了很多优渥的条件,至少他们拥有着不可估量的强大的后盾。
在这么好的条件之下,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沙俄侵略者,东北军营的勇士们群狼尽出,出征之时,带上了他们最好的装备,尤其是刚刚使用熟练的改良后的红衣大炮、枪支弹药,全部被他们派上了用场,一点儿也没有拉下。
将士们个个激情飞扬热血沸腾,对于胆敢侵略自己国家的敌人丝毫没有手软,一上场就是大杀招尽出,猛烈的攻势让因为顺利抢到了万里疆土而正处于兴奋状态下的沙俄士兵们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屁滚尿流,鬼哭狼嚎。
先上大炮朝着沙俄兵力密集的地方狂轰乱炸装似犁地一般走上一趟,再由枪法高明的神枪手们抱着枪横扫战场,看见一个还喘气的,就铁面冷血的当场格杀,严格执行战前的誓言,“侵我国土者,见一人,杀一人”的口号,绝不放过任何一个人从眼皮子底下逃走。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的底线,士兵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保家卫国,不让自己国家的土地被别人抢走一寸,不叫自己的亲人安居乐业,敢侵犯他们守卫的领土的敌人,就要付出十倍的代价还偿还欠他们的债。
昨天有命抢他们的国土,今天爷爷们就叫他无命回,连命都没有了,看看哪个还敢在他们的地盘上肆虐,看他们还敢不敢再肆意的在他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肆意的残杀清朝的百姓们。
这一仗打了一个多月,东北大军一鼓作气勇而猛,在战场上奇招皆出连连得胜,不仅把沙俄土匪赶出了清朝的国土范围,还顺便把边疆线朝外延伸了数千里,直直把沙俄军队赶出了西伯利亚大草原,要不是天寒地冻不宜赶路,后方供应大军和马匹嚼用的粮草不足,东北大军上下军士们必定不会就这样简单的放过他们那一群丧家之犬。
这一场浩大的胜利果实用不了几天就会出现在报纸上,通告给全国的百姓们知道,经过几年的变化,皇宫里也已经养成了每天定时买报纸看新闻的习惯,关于东北的消息,每天都会通过这些流传速度最快的报纸,传递到他们的面前。
以前朝堂上的那些人从来都没有想到,东北的大军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在那之前,京城的那群手握重权的当政者们其实心里也没有底,因为沙俄拥有着最新式的武器,而东北大军的装备是很久之前的了。
应该用在装备大军装备的军饷早被那些贪心的贪官污吏们吞得□不离十,天高皇帝远,东北将军们想要递折子上来,也只会被他们早早的得知消息,然后布置好下手,远离京城的东北将军在京城根本没有可以使力的人,当政者们从来不害怕那些当兵的大老粗。
况且,他们在东北大军里安插了不少的线人,不时的往京城里传递消息,近几年,关于东北的消息一直都挺安稳的,那些当政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东北大军竟然有能耐,自己筹措军费,购买新式的火器,还打了一场又一场没有预料到的胜仗。
在这个巨大的胜利面前,慈禧太后和皇室宗族们都看到了东北大军的强悍之处,私下里都在盘算着趁机把东北大军收到他们的手里的可能性为几分。
皇帝同时也在心里盘算着,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加强东北大军对他的归属感,这一回因为他下达的命令及时,东北大军应该对他的印象相当不错,他也应该要赶在这个极好的时候,再努力笼络东北大军的各位掌权将军,务必让他们紧紧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皇帝的权威做为最高的准则,时刻奉行皇帝才是这个国家唯一的天子,其他的那些东西皆是杂毛乱种,企图破坏皇朝最正统的统治,是要死无葬身之地的乱臣逆臣!
想到便开始行动,皇帝的赏赐比其他两派的人都要来的实际,当天子的要加封大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看重,皇上和心腹大臣商量了之后,给东北的大将们都升了官,赐了赏,表示对他们的看重,和隐隐的不需要多说的拉拢。
正当人们为东北的胜利欢呼雀跃时,沿海的天津却发生了意外,倭寇趁夜深雾重之时,乘坐大船小船突然发起了偷袭,因为丝毫没有防备,天津在大部分人的睡眠之中失守了。
天津的将领是来自慈禧太后手下的人把守,结果却在瞬间就造成了失守的局面,连抵抗的战斗都没有打一场,就让倭寇攻上了岸,还占领了天津市一半的地盘。
在抢滩成功之后,倭寇们就在天津当地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残杀,一系列的三光政策开始实施,杀光,烧光,抢光,落于他们手里的半块地盘里的清朝百姓们遭了殃,无论男女老少皆丧命在他们的手中。
这一突发事变,在后世被称为“十一・七”事变,据统计,当时丧命的有两百四十九万名无辜的百姓。
倭寇被皇帝任命的领兵大将率领大军包围在了天津的范围之内,除了海上一时无法进入,其余三面严密的在他们的防守范围之内。
局势一触即发,紧张的气氛笼罩了整个清朝,所有的人都在为天津的失守而担忧不已。尤其是近几年经过报纸熏陶眼界早已经放开的百姓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浅显的道理他们还是能懂的。
正如前不久的那场东北大战,落入了敌人的手中,当地的老百姓根本没有活路,虽然眼前的局势没有严峻到全国沦陷的地步,被清朝压制了数百年的老百姓们在这些年经过报纸的开户,正在逐渐的脱离清朝统治下养成的奴性,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对于发生的这种事情产生了强大的危机意识。
他们可不愿意冒险,皇族有士兵们保护,老百姓们却个个赤手空拳,比拳头都未必比得过那些杀人不眨眼儿的恶魔,在这样近在眼前的威胁之中,老百姓们开始想法子救国救家自救。
这种时候,有什么比得上团结一致来得更稳定呢?
在有心人的组织下,老百姓们有钱的捐钱,有人的捐人,势要把侵略者赶出天津,解救天津市里那些可怜的同胞们。
更暗暗地祈祷,皇上派过去的将军最好有像东北大军那样的强势,以最短的时间,打败敢侵略清朝的倭寇,更多人则在心里希望着,如果能从东北大军中抽调一部分来打这一仗,那简直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不过,这些仅只是他们自己的想像罢了,皇上可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要把守的又岂止东北一处,沿海的城市多了去了,不可能把兵力分散的那么开,只希望以后朝廷能多重视防御的事情,别整天就惦记着内斗,小心内斗还没有完,就已经被野心勃勃的侵略者们打进来了,介时,才真是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