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许诺与恐怖的通货膨胀
回到办公室,陆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直接对跟在身后的下属说道:“乔纳森、布拉德,我过段时间要去一趟东欧,回来的时候估计还要路过埃及,然后回中国待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公司就交给你们两个来管理,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如果我回来的时候一切良好,那么你们每人都会获得一份不低于六百万美元的年薪。”
“六……六百万美元?!!”乔纳森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全身上下不停的哆嗦。
要知道在获得提拔之前,他只是个税后年薪不到三十万美元的夜店经理,需要养没办法工作的妻子和好几个孩子,虽说不能算是紧巴巴的,但也算不上富有,仅仅是中产阶级家庭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类。
但自从在外面养了个叫莉莉娅的情妇之后,立刻就变得有点拮据,要不是之前拿到了六万美元的现金,恐怕连信用卡的欠账都还不起了。
可是现在,他的收入一下子从六位数变成了升级到七位数,也就是百万级别,怎么可能会不激动、不狂喜。
对于资本至上的美国人来说,高薪不仅意味着生活品质和社会阶层的改变,更意味着自身的才能和价值得到了认可,无论是心里、还是生理,都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相比之下,见过不少大场面的布拉德就表现的相对稳重,马上单手抚胸微微鞠了一躬:“非常感谢您的慷慨,老板。我发誓,日后一定会竭尽所能,让艾力彼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大、最强的生物科技公司,跻身于世界五百强的前列。”
“非常好,我相信你们。”陆离满意的点了点头,紧跟着继续不动声色的暗示道:“请记住我的用词,不低于六百万,如果你们做的够好,公司发展的足够快,那么摩根大通银行总裁――杰米・戴蒙先生,就是你们的榜样。”
“戴蒙先生?”布拉德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贪婪和狂热。
身为摩根大通银行的雇员,他无疑非常清楚杰米去年拿到手的年薪,整整两千七百六十万美元!
今年凭借对艾力彼生物科技公司的成功投资,再加上手头的股票,估计能轻轻松松能突破两个亿,要说一点也没有羡慕、嫉妒、恨之类的情绪,那绝对是假的。
任何一个渴望向上爬的人,都不可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眼看两人的野心和欲望都被自己挑逗起来,陆离不动声色敲了敲桌子:“好了,关于薪水的问题先讨论到这,详细划分我稍后会让财务部门来处理。布拉德,你为摩根大通银行工作了那么多年,一定很熟悉金融证券,对吗?”
“是的,先生。虽然我大学读的是工商管理,但对于股票证券丝毫不陌生。请问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布拉德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脸认真的询问道。
“介于公司账面上保存的现金稍微有点多,而我们又暂时用不到这么多钱,所以我想做点投资,不知道你有什么推荐?”陆离摸着光溜溜的下巴出了要求。
毕竟这年头,傻子都知道世界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在不停贬值,速度越来越快,通货膨胀一年比一年严重,再加上美联储超低的利率,做点投资才是明智的选择。
很多没有金融和经济常识的人都觉得,自己赚上几千万、上亿,然后存在银行吃利息就能敞开了吃喝玩乐,一直到死都不必担心没钱。
可实际上,由于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家都存在超发、滥发的问题。
尤其是占据国际硬通货币、储备货币主流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金融、证券、国债、期货等虚拟经济的优势,每年超发的货币远远超过了自身经济总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既然货币总量多了,而资源和产品数量又没有随之增加,物价自然就要随之上涨,普通老百姓感觉最明显的就是房价、食品、日用品、衣物等年年上涨,但收入状况却没有显著提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越来越不经花。
举个最简单例子,一百多年前,美国货币供应量仅有七十亿美元,所以那个时候一美元就能买到一双现在价值数千乃至上万的高档皮鞋,谁要是有一万美元,那就已经算是不折不扣的富翁了。
可是仅仅五十年后,也就是一九五零到六零年之间,美国货币供应量就高达两千一百一十亿美元,此时一美元仅能买到两张电影票,财产超过一百万美元才能勉强被称之富有。
再向后推进五十年,也就是二零一零年,美国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十三点二九一万亿美元,一美元的购买力下降到只够在苹果商店下载一首歌曲。
没错!
才仅仅一百年的时间,市面上流通的美元就增加了一千九百倍,同时购买力也下降了成百上千倍。
更可怕的是,这种通货膨胀不是匀速,而是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如果你现在手上有一亿美元,那么最多五十年之后,它的价值就会贬值到只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至一百万美元!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有钱人,都在拼命寻找投资方向,哪怕赔了好多次也不愿意留在银行里吃利息。
想想一下,如果今天有个人拿着几千万就觉得自己后半辈子不用愁,然后什么都不干,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成天花天酒地的挥霍,最多不出十年,他就会彻底倾家荡产,更别提什么一辈子了。
正如经济学给出的定义,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自身并无任何价值。
尤其是近代以国家信用作为背书的纸币,说白了也就是复杂点的纸,加上复杂点的印刷技术。
只有把货币换成相应的资源和市场,才能确保财产不会在通货膨胀的巨大浪潮中大幅度缩水。
身为八零后,陆离亲身经历过改革开放后货币超发带来的严重通货膨胀,同样也目睹了货币购买能力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内的跳崖式缩水,因此绝不会把太多的钱留在银行,哪怕投给某些基金会,也比躺在银行贬值强。